【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1年12月14日讯】《庄子》中有一个吴王射猴的寓言。一天,吴王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狩猎。刚刚还聚在一起的猕猴们见吴王前呼后拥浩荡而来,遂一哄而散,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可有一只猴子却留了下来,它从容不迫地腾身并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很不舒服,就用箭射它,猴子果真有些本事,居然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于是下令左右一起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便捷而蔑视于我,以至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颜不疑回来后便拜贤士董梧为师以铲除自己的傲气,从此变得异常谦逊,人人都称赞他。这个故事后来常被人引用,以说明谦冲在安身立命方面的重要作用。
谦冲,是最为古人看重的气质。《周易‧谦卦》中说:“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说谦卑是君子最高的精神追求,君子以君子的态度倾听内外众人的意见,以此执掌大局,率众前进克服困难;君子即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
显然,谦冲的人不自满,不自以为是,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而且是虚怀若谷,它属于儒家的“修身”阶段。孔子在周庙中看到攲器,便赞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大意是说,谦冲的品质唯有德行最为高尚之人才能拥有。
古人不仅对于谦冲的品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子孙时,无不把其作为重要的道德反复叮咛。“三思而后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戒,敬慎所忽”,“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念高危则思谦冲”,“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小心来”……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谦冲品质的人数不胜数。他们的所为,让谦谦君子之风成为人们所敬仰的、所追求的道德气质,他们从各个方面诠释着谦虚、谦让、谦和、谦卑等谦冲的内涵。
季扎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的第四子,为人仁德宽厚,知书达理。吴王非常喜欢他,想把王位让给他,但是季札却认为“不可”。吴王只得立长子诸樊,诸樊即位后,又要让位给季札,季札仍坚持不受,“弃其室而耕”。诸樊死后,传位给二弟余祭,余祭死后又传位给三弟余昧,余昧死前又想传位给季札,季扎再次出走,躲到山野耕作。于是“立余昧之子僚为王”。季札的谦逊感动了吴国人,人们都非常敬重他。后来人们评价他是:视富贵如秋风,不羡王位的千乘王。
春秋时期卫国的贤臣蘧伯玉一贯遵守朝中礼制,夜间乘车经过卫灵公的宫殿前,按照朝中礼制得下马车步行。他从来就不因夜晚没人看见而不遵守宫廷礼节,卫灵公因此十分器重他,并经常在朝会上夸他暗室不欺。成语“暗室不欺”由此而来。
西汉名臣张良助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刘邦这样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己不如张良。”因此刘邦要封他为齐三万户侯。张良却说:“我不敢接受这样厚的封赏。我初见皇上是在留城,但愿封到留城那个小镇就可以了。”于是,他被封为“留侯”。在萧何立为相国后,他适时地向皇帝提出退隐的请求。他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知足之心,谦恭之态,肺腑之言,词意恳切,跃然纸上。
东汉开国元勋冯异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道遇诸将,往往驱车让路。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令整齐。每到一处,安营完毕,将领们总是坐在一起,论功希赏。冯异则常常独自坐在大树之下,不参与其中,军中人送“大树将军”的美名。
南朝时梁代的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为人谦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不加营缮,没有兵器、服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的,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
五代时的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把叔孙婼的“婼”(chu□绰)字误读为“ru□”字音。每天读一卷,一个小吏在旁边侍候,常有不高兴的神色。李相奇怪地问他:“你经常读这书!”回答:“是的”。“为什么听见我读到这里就神色沮丧?”小吏拜了一拜说:“过去我的老师教我读《春秋》时,他把‘婼’字读成‘绰’字音,现在听您读‘婼’字为‘ru□’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读得不对。”李相一听,说:“不对。我没老师教我读,是照着书上注文读的,肯定是我错了,不是你错了。”经过核查,发现书上的注文果真不对。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释。李相很惭愧,拜小吏为师,叫“一字师”。
唐太宗亦是具有谦冲品质的仁君典范。明季历代论书汇编,有评价唐太宗曰:“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唐太宗不仅善纳谏言,而且从善如流。他在世时还一直禁止让人编他的诗文集。他说:“朕的辞令,如果对百姓有益的,历史总会记住的,便可流芳百世了。如果没什么好处,编成集子又有何用?!梁武帝、陈后主(即灭于隋的南陈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隋炀帝都有文集传于世,哪个也没有能挽救其灭亡之厄运!做人主怕的就是没有德政,要那些文章对社稷有什么用!”
清朝弘治年间的浙江人许容,不仅善于写文章而且为人十分谦虚,从不拿自己和有才能的人相比,更不敢与古代的圣贤媲美。当时学校测试士子,许容的一个朋友偷了他的文章,得到了第一名。他的朋友得意忘形,见人就吹嘘,甚至还在文章真正的作者许容面前自夸。许多朋友都为许容感到不平,想当面斥责那个无耻的人。许容却极力劝阻大家,并说那篇文章不是自己写的。那个偷他文章的朋友听说后,光着膀子跑来向许容认错,并再次向他索求文稿。许容将自己最好的文稿给了他。后来的考试中,得到许容文稿的那个朋友凭借该文章居然考上了进士,而许容却名落孙山。这个朋友非但不感谢许容,反而在当上县令后遇见许容假装不认识。对此,许容也不计较。许容后来考中了进士,被皇帝钦点为山东巡抚,正好是他那个朋友的顶头上司。他的朋友无颜来见许容,就上书告病。仁厚的许容却安慰这位朋友,对他像从前一样。
还有蔺相如、颜之推、欧阳修、苏轼、杨万里……一个个谦谦君子让今日早已不知谦逊为何物的国人汗颜。也许,从今日起,学习修身养气,成就君子之蕙质亦为时不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