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寓言故事:一只蟋蟀整天不停的唱歌,给金秋增色不少,蚂蚁却忙着晾晒过冬的粮食,蟋蟀饿得半死了就找蚂蚁借粮,蚂蚁说:“整天只知道唱歌,也不知道为生计发愁,现在挨饿了,活该!”不久蟋蟀冻饿而死,蚂蚁们急忙过来,把蟋蟀拉回去当作更好的大餐了。
很不幸,相同悲哀在人类也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也许很多杰出的音乐家、画家、诗人、作家都是蟋蟀转世的吧,他们生前养活不了自己,有的甚至穷困潦倒,郁郁而终,全部的灵魂和热情投入了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之中,在苦短的人生里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永恒辉煌。他们死后偏偏有一大批人来靠他们养活,写写回忆性的文章的亲友、写研究论文的学者、艺术收藏家,如果这些亲友、学者当时袖手旁观的话无疑就是蚂蚁转世了。
典型的例子比如曹雪芹,谁都知道曹家没落后,曹雪芹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写《红楼梦》,死后草草下葬,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再看看现在的红学专家那个活得都比曹雪芹滋润。齐白石老人靠卖画为生,抗日战争期间任凭日本人怎么拉拢收买,就是不给日本人画画,虽然也有些积蓄,但生活还是很简朴,就连家人吃米都得自己亲自管理,以免浪费,可是现在白石老人的画作哪幅不是几百上千万元的,真的肥了后来人了。
看上去人世间就是那么不公平,不知多少人为“蟋蟀”鸣不平,不知多少人以自己为“蚂蚁”暗自高兴。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很多西方财团的董事长、大老板富可敌国,却冒着生命危险经常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为什么呢?我想人类的物质享受也就是那些东西,可是精神上的享受,对生命伟大辉煌的体味是无止境的,哪怕一个人体验到了一点,就像上帝给他敞开了一扇门,当他看到了那扇门外的壮观世界后,就像扑火的飞蛾一样朝那里义无反顾地奋进,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吧!
或许真的有天堂,那么尘归尘、土归土,做了人间的“蟋蟀”就是选择了圣洁的天堂。庆幸做着“蚂蚁”的就永远的在滚滚红尘中为生计、为口腹之欲的忙碌着——没有新意、没有尽头的奔波!也许有人会问:“谁知道真的有没有天堂,何苦要冒险失去现实的利益呢?”那么我会说:“你连向衣食范围之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上帝把他的扇门摆到了面前你也不知道呀?”如果一个人觉得茫茫天地不是衣食之乐所能涵盖的,那扇门外的世界是壮观殊胜的,那就鼓足勇气去做人世间的“蟋蟀”吧!
──转载自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