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民俗采风

千文万华 光彩照人 中国漆器

中华文化悠悠数千年,在世间留下了无数瑰宝,漆器工艺就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漆器”是指用取于漆树的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在中国,漆之为用有近万年的历史,漆之为画饰距今也有近三千年。

从朱漆木碗,漆绘陶器到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中国漆器经历了七千年漫长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历朝历代的漆器

中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就记述虞舜时的食器,“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则“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漆器工艺也得以迅速发展。当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但其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品种繁多,所以价格昂贵,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

漆器具有光亮洁净、体轻、易洗、隔热、耐腐等特点,不仅被用于装饰家俱、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战国时期的漆器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作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丹漆雕几”之美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追逐对象”。

进入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瓷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价值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到了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无论是漆器种类还是漆器工艺都极为丰富,作品题材多取自于自然界景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代漆器与明代比较,也有明显不同之处,明代漆色一般为木胎,呈暗红色,花纹庄重浑厚,古朴厚重;而清代漆器则普遍使用鲜红漆色,繁缛纤巧,并且与鎏金等其他工艺相结合,极尽雕琢繁复之美。

福建脱胎漆器

福建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三宝”。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特点。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脱胎漆器则距今约二百多年历史。相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朽烂,但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不断琢磨试验,创造出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制作过程繁复:先用泥土、石膏或木模等制成内胎,以生漆作为粘剂,用夏布、绸布等逐层裱褙,连上两道漆灰料,阴干后脱去内胎,这就是脱胎漆器的雏型了;再经过填灰、上漆、打磨和阴干处理等几十道工序,这才做成半成品,漆器行话称“地底”,最后再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才制成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且轻巧,色泽鲜艳,装饰性强,经受从沸点到冰点的温度,仍可保持不变形、不脱漆,由此风行海外,被赞之为“珍贵的黑宝石”。据传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商人携带一只高一米的脱胎大花瓶乘船回国,不幸遇风浪沉船,人遇救,花瓶却沉入海底。三年后,英国商人不惜重金委托打捞公司寻回这只大花瓶,依然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也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