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的秋夜,朋友致电闲聊,他说最近有人指出他性格上的一个特点──通常在信任瓦解之后,就会开始“侦错”,等到印证了设定的判断,对方就很难再扭转形象。朋友向来诚恳坦率、直言无讳,并承认此乃源于自己的偏执与任性,似乎无法改变。为缓颊、宽慰他,我说道:或许这是因为想要追求完美吧,而在这不完美的世间,想要追求完美的人,注定会多吃苦头!当时,他缄默不答,应该是认同了吧?!
放下电话,我不禁细细思索“侦错”这件事情。“侦错”,有那么一点强硬、不妥协的意涵,也带着些许苛求、挑剔的味道。当这个机制开始启动时,双方就不自觉的进入了一种紧张的氛围里,彼此疑虑、猜忌,结果弄得互生怨怼、两造都不愉快。很显然的,我也犯了这个毛病,特别是对于最亲近的家人,和常常接触的学生,因为“求好心切”,又“关己则乱”;所以很容易陷入这个情境中而不自知。
对别人“侦错”,表面上像是在明辨是非、拨乱反正;然而追根究底,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固守自己的偏见、维护自己的观念。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每个人出生时,神都会给他两个袋子,一个挂在胸前,专门用来装别人的过错;一个则背在背后,用来装自己的过错。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别人所犯下的错误,常常都能如数家珍,而对于自己的过错,则往往视若无睹,因此,都只见胸前袋子里“别人的过错”,却不知背后的袋子可能早已装满了!
在工作、处世中,我们是否常只见到别人的微小过错,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检视呢?是否也常对他人的庸俗软弱,久久无法释怀,但对自己的荒唐谬误,却有千百种的理由与说词呢?“进步”的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别人,恰恰是出之于自己。《圣经》里有一段话很值得借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侦错、挑惕以追求完美,是一种原动力,但过分执著、偏颇,所造成的压力,未必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那么,要如何善解呢?应该就是“少侦错,多看好”。而“看好”即为欣赏,是一种善良、一种宽容、一种沟通、一种理解、一种给予、一种赞许和祝福。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和美德,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好:“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往往,只是转变一个念头,事情便可幡然改观。而真能懂得“少侦错,多看好”的道理,扬长避短,反而会发现,缺陷原来也可以带来美丽。生命有无限的可能,每个人的未来,都是值得经营和期待的。有机会一定要跟朋友分享这一番体悟──置身这不完美的世界,我们只能接受,并勇敢的面对一切,全力以赴追求那更好的世界。切记:完美,就是对不完美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