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漫谈

遇物教储

中国古代,太子又称为储君,即皇位的继承人。对于家天下的历代王朝而言,力求培养出一个理想的皇位继承人,无疑是“国之本”,因为这关系到王朝基业的长治久安。因此,唐太宗对此不敢掉以轻心。

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后,太宗针对他仁义有余而刚勇不足的特点,在精心挑选辅佐老师的同时,还耳提面授,亲自教诲李治。他“尝令太子居寝殿之侧”,以便父子朝夕相见,随时监督、教导。太宗改变教育方法,摈弃照本宣科的教条讲授,采用“遇物必有诲喻”的生动教育法。

如见太子进膳,太宗就教导他说:“农夫一年到头辛勤耕耘,种出粮食,我们才会有饭吃。你吃饭的时候,应该想到稼穑之艰难,这饭食来之不易,推此心去体恤农夫,节省开支。那么,上天必然看你有感恩惜福的智慧而多降天禄,使你常常有饭吃。”

如果看见太子骑马,就教导他说:“马虽然是畜类,也有感觉,你应当爱惜。你在乘马的时候,应该想到马的劳苦,驰驱有节,不能用尽马的全力。上天必然看到你有爱物之仁,让你富贵,使你常有马骑。”

看到太子乘舟,就教导他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百姓就像水一样,君主就像舟一般。君主有恩德施与百姓,百姓就会爱戴君主;君主若是暴虐不体恤百姓,百姓就会把他当作敌人而背叛他。就好像是水,虽然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能不谨慎啊!”

如果看见太子在大树下纳凉,就教导他说:“树生来就有弯曲的地方,木匠用绳墨可以取直,做宫室器物之用。人君生长在宫中,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物,一定会有差错。只有虚心听取直臣的进谏,才可以改过正身,成为贤明的君王。”

唐太宗既是太子的父皇,又是严师,他抓住日常衣食住行的琐事,寓以深刻的为君治国的哲理,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太宗精心培育下,太子不负重望,即位后遵循太宗的教诲,顺应民心,坚持贞观之治的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比贞观时期扩大,被史家称为“永徽之治”。这证明,唐太宗找到了合适的接班人,他的言传身教取得了成功。

--转载自明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