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输液8瓶 医生个个成“一瓶”

人气 53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1年01月23日讯】近期调查发现,大陆医院通过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拉动了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都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同时,医生个个都成“一瓶”了。

“一瓶”这个词来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如有医生常给病人输液,就会被同事们讥笑为“一瓶”。

据《南方周末》报导,在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而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早在2007年美国国家药监局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难以想像。

护士将输液针刺入头皮 1岁大的孩子哇哇大哭

1月13日,在北京市儿童医院里,李文娟的儿子是这所医院每天输液的3000名病人之一。和很多(可能是大部分)患儿一样,他因为感冒来此求医。当护士将输液针刺入头皮,1岁大的儿子开始哇哇大哭,李文娟(化名)心里隐隐作痛,不过她安慰自己:孩子的病会很快好起来的。她并不知道,输液将让她的孩子面临诸多风险。

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事实上,“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现实中早已被颠覆。短短十几年间,伴随着医改的进行,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年产量:11年增长四倍

中国的输液产品量大,但出口比例极低,绝大多数用在国内患者身上。据业内专家介绍,1998年中国化学药品工业协会统计的输液生产数量是19亿瓶,加上医院自制输液四五亿瓶,总共不过24亿瓶,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两瓶。当时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扩大生产和降低价格,以求赶上国外平均水平(2到3瓶),满足国内患者需要。

之后,中国输液用量突飞猛进,年均增长率近20%,输液成为与抗生素、针剂、片剂等并列的医药行业五大制剂之一。在一份关于大输液市场分析报告中:……2001年,一股改建、新建、扩建输液生产线的热潮席卷中国……当年产量即达到31亿瓶,比上年增长30%。

1998年到2009年,短短11年间,中国输液产量增长了4倍多,人均水平超出国外两倍以上。近十几年来,中国已经崛起了若干输液企业巨头。其中成立于1996年的四川科伦集团在短短十年间,就以年产20亿袋(瓶)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生产商。

据介绍,中国除了有407家输液生产企业,还有几十家输液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几十家装备生产企业,上百家输液器生产企业,上百家与输液配合使用的粉针剂生产企业。

北京市儿童医院前副院长胡仪吉见证了医院输液几十年的变化:他当年从医时,儿童医院每天病人2000人,输液的不过100人,通常是重病人。现在输液从治疗方式变成给药手段,儿童医院内科系统每天有6000病人,其中一半要输液。

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 医生个个成“一瓶”

报导称,在输液问题上,有人认为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将输液视为“社会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造成了“输液好得快”的认识误区。此外,还有称,医务人员给病人输液多是无奈之举,“我不给他打(点滴),他就要打我”。

卫生法学者卓小勤认为,将输液问题归咎于患者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医患关系中,患方总体而言是被动的,没有医务人员的误导,患者不会形成对输液的认识误区,而即使是有少数病人坚持不必要的输液,也只能说明医务人员没有尽到职责,未就输液的风险作出说明。”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医学伦理专家邱仁宗认为,输液过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部分原因是患者的认识问题,但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追逐利益造成。

作为医院,给病人输液的目的并不在于输液本身,而是在于联合用药。当前输液中已经极少有单纯的盐水、糖水,90%以上是联合用药,其中抗菌素占到相当比例。

有专家将输液形容为“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不仅可以通过加药收取药费,还可收观察费、注射费、输液费等。

据上海某中医院主任医师马华(化名)透露,其所在医院的输液与药品回扣和奖金提成直接相关。对医生而言,输液很少是单纯输盐水和糖水,大都跟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大剂量地使用抗菌素,后者的回扣往往很高;对于护士而言,其奖金与输液人次直接挂钩,因此护士也希望医生多开输液,有的为了让医生多开输液背后给医生好处。

有专家担心,在现在环境下,如果限制输液,一些医生已经不会用药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如有医生常给病人输液,就会被同事们讥笑为“一瓶”。然而10年后,大部分医生都成了“一瓶”。

相关新闻
治疗“着猴”妥瑞症    中医药显着
中医药专家教授孙德玉
医药研究:消炎药是制止疾病的关键
类固醇副作用 中医药有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