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足部保健的前世今生

曾望京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1年01月23日讯】(纽约讯)中医足部保健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渐渐地演化为现在的足穴针灸法、足部敷贴法、足部熏浴法、足部功法、足部按摩法等中医足部保健法。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说:“ 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认为足三阴经起于足,足三阳经止于足,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又与手三阴、手三阳经相互关联,奇经八脉中阴、阳维脉,阴、阳跷脉起于足部,这样足部就与全身脏腑器官通过经脉联系起来,为足部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发现了足部的许多腧穴和足部跗阳脉诊病法。人体经络大部分都从足部经过,双脚众多穴位,这些经络和穴位对应着人体各部器官,故称足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但足部离心脏最远,又处在人体的最低位置,是末梢血液回圈比较差、血液容易滞留的部位。所以又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

足针治疗疾病,早在《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中即有刺窍阴、至阳、历兑、冲阳等穴以泻充盛之气的记载。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中也有所述,且内容较前更为丰富。足部贴敷法治病,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就曾用泥土、草叶敷裹伤口。《黄帝内经》中记载用白酒掺和桂粉涂敷中风的血脉,是外敷法较早的文字记载。明代《普济方》内记述用生附子研末,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来治疗鼻渊。足部熏浴法治病,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有二十余首熏蒸方药。苏东坡云:“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他还赋诗日“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诗人陆游在85岁高龄时,深有体会地写了《洗脚诗》:“老来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床上真一快,稚子渐长解烧汤”。足部功法历史悠久,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许多足功法的记载。在清代潘霨 所着《内功图说》中,将 涌泉穴按摩称为做“足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韩氏医通》指出:“多病善养者,每夜令人擦足心(涌泉),至发热,甚有益。”苏东坡著有《养生记》,把擦涌泉穴,视为养生之要术。

在唐代,足穴按摩法传入日本、朝鲜,被称为“足心道”疗法。元朝以后又传入欧洲。清朝末年足部疗法流传到欧美等国家,并被接受和发展。20世纪初,美国的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足部反射疗法的成果,于1917年发表了《区域疗法》(Zone Therapy)一书。到了1930年代,美国的印古哈姆女士对“区域疗法”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描述了足底反射区和投影脏器。1975年,德国医生玛鲁卡多经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编著了《足反射疗法》,在前联邦德国出版之后到1986年,该书重印18版计10余万册,并创办了“国际反射学研究所”。此外,日本野祥太郎的《人的足》、星虎男的《足穴健康法》等对足疗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生物全息学说”(Bio-Holographic theory)是足底反射区和投影脏器关联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学观点旨在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基于上述有关足部保健的历史沿革的回顾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刺激足部反射区与中医传统足穴按摩之间有何关联与区别呢?很多人将此两种源于不同医学文化背景的操作混为一谈。其实不尽然。

中里巴人在《求医不如求己》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足底反射疗法把人的脚当做一面镜子,人体的五脏六腑便都在这面镜子里了。当身体里脏腑器官发生问题时,这面镜子就以痛感或其他的方式显示出来,然后按摩这些敏感部位,疾病就解除了,就这么简单。足底反射疗法其实和经络学说有着互相印证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平面和立体的关系。不过,足底反射区疗法功效卓著,但必须接通反射区和病灶点的线路,也就是相应的经络必须疏通。所以,能否找到经络的断点,并将其连接,才是此技术的心法要诀。若精于此,足底按摩这个寻常保健之法,马上可以身价百倍,变成治病奇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