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梁中西医园地】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多是由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疗,经反复感染,长期刺激造成的。另外物理化学刺激、大气污染、吸烟和寒冷气候、过敏因素、呼吸道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自律神经功能失调等也与此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反复慢性咳嗽、咳痰,部分病人伴有喘促,在冬季或气候变化较大时容易症状加剧,气温转暖时容易缓解;但严重时不分季节咳喘均严重。时间长了易并发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症状。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促,每年发病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喘促,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反复发作时,一定要控制感染、祛痰、镇咳,抗生素使用原则为及时、足量,感染控制后最好要立即停用,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或招致第二波的感染。缓解期要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复发为最重要的。
明朝张景岳提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六淫之邪易以口鼻、皮毛而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常而咳嗽;多次反复感受外邪,久病则由肺伤及脾肾,或至肺脾肾皆虚,痰浊水饮因此而生,形成“夙根”,就是顽浊不易去的痰,导致本病反复发作不愈,最后喘咳明显,水汽泛滥、心悸、水肿而演变为末期肺心症而死亡。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攻邪为主,祛痰为治疗关键。咳、喘、痰是三大主症,其中痰是三症中的主要关键,因为咳、喘之因皆由痰阻而起,痰去,咳喘自然消除。痰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它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皆有密切关系;外邪犯肺,肺气失宣,脾虚运化失职,肾虚水汽不化都可以导致水饮内停,凝聚为痰,大量痰液给气管内的病毒、细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故祛痰是很重要的关键。痰有风痰、寒痰、湿痰、热痰之分,准确辨别痰涎性质,再给与相应的方药治疗,才能迅速缓解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后,须调补气血,让受伤的组织恢复正常的抗病能力。气管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如益气固表补脾之药,再加上宣透祛痰之品,如百部、北杏、桔梗、桑白皮等,常可让自身的抗病能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