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月拜神烧香祈福 民间向往中秋传统

人气 310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09月22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综合报导)一拜月神,祝天下女子身体安康,;二拜月老,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三拜轩辕黄帝,愿天下大同,……”9月21日晚,一群少女少男身着汉服,相约在西安唐代大雁塔下,以传统祭月仪式祭祀月神,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

细雨飘飞中,司仪宣布“焚香拜月”开始,祭桌朝南而放,上设月饼、果品、香炉,轻烟袅袅、古乐悠扬。十几名身着典雅汉服、高扎发髻的女子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走到祭桌前。主祭进位、盥洗、上香、祭酒、读祝、摆塔、祈福,随后行三拜礼。在读祝环节中,“世之万物,惟 天唯大,月之神明,惟斯有灵……”

近年来,每到过年过节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前往寺院佛塔,烧香礼佛、祈福求安, 向往中国传统习俗回归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慰籍。

9月21日晚,北京月坛公园在中秋到来之际,在仿古的“月坛祭台”上,举行中秋皇家祭月礼仪展示,并用在月坛钟楼鸣钟的方式以示祝福,再现了古代皇家祭祀盛典。中秋祭月是中国的古老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帝王就有祭月的习俗。

9月22日中秋佳节八月十五,截至上午11时30分,来北京雍和宫烧香祈福的人就达到了近万人。上午8时,在雍和宫南门外,排队等待的香客队伍长达百米。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年轻的男子叫秦勇,陕西安康人,来北京两年。他说,自己早上5时就从丰台赶了过来上香。“来为父母祈福!”他笑着说,从北京到家火车得18个小时,只放两天假没法回去,所以用这种方式尽孝。

上午8时20分,香客的队伍已经近300米长。8时45分,雍和宫大门开启,香客们蜂拥向着雍和门大殿前冲刺而来。

近年来,着汉服祭拜天地也似乎成为大陆民众追求的一种时尚,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各地都有不少类似的庆典活动。

9月21日晚,皓月当空,近二十名身着汉服的福建年轻女性在福州古街按传统举行祭拜月亮仪式,并通过摆塔、猜灯谜、汉服展示等体验传统中秋民俗。中国古代每逢农历中秋佳节,就有“祭拜月神”的习俗。

9月21日晚,一群少女少男身着汉服,相约在西安唐代大雁塔下,以传统祭月仪式祭祀月神,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

从台湾移民加拿大的华裔青年徐正从小生活在台湾,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后来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比如这些汉服爱好者,并不仅仅是提倡一种服饰文化,实际上是把复兴汉服当作载体,更深层次的是要提倡回归传统,恢复民俗。

逾五成被调查者不能团圆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团圆节。在过去,百姓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圆,一起赏月、游园。而今受时代变迁,如今的中秋节早已少了些民俗的味道,团圆的概念也渐渐淡化。很多受访者表示,其实并不是不想过传统节日,是客观原因不允许。

在新京报的一个网络调查中,有超过五成的网友表示,因为与家人两地分居,中秋节不方便和家人团圆。年轻人普遍表示感受不到传统的气氛。仅仅把中秋当作一次可以放假休息的机会,这其中有六成左右的年轻人,选择在家里休息。

“其实并不是不想过传统节日,是客观原因不允许。”在北京某企业工作的单世强便注定不能回家乡度过这个中秋,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个假期有些短,回趟家耗时又费钱。单世强说,中秋节也因此在他心中的印象越发淡化,他反而会选择和新同事、老同学一起聚会度过这个小长假。

那个时代 家家团圆

阖家团聚、摆月饼、吃水果、玩兔儿爷……这是70岁的老北京人陈大椿对早年京城中秋的印象。

“那个年代,老百姓是很重视过团圆节的。”陈大椿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两个院子,一到过中秋节,全家老少一般会聚集在中院里,将买来的月饼在院内摆开,全家人围坐桌前,一块儿观赏天上圆圆的月亮。大人们除了吃饭,还要喝上几盅酒。

“像一些大户人家,还会自己烤月饼。”但最令儿时的陈大椿感兴趣的不是吃,而是玩兔儿爷。那是每年老北京人中秋时节才能买到的稀罕玩艺儿。一到过节,陈大椿都会跟家里大人央求买兔儿爷,而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孩子们的小愿望都能被满足。

民俗家赵书认为,北京对节日的文化挖掘还不够,比如古代过中秋一定要演嫦娥奔月、玉兔记等大戏,但现在没人去演。因此,“我们要相信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还需要时间去细心发掘这些传统文化。”

“中秋经济”下中秋传统失忆

距离中秋还有几天时,济南市民王颖已然忙得团团转。中秋晚上的团圆饭,6岁的孩子最想吃的是必胜客;丈夫则盘算着中秋3天的短线游;得买些东西送给公公婆婆;还要想着向自己的父母解释中秋为何不在家呆着非要出去过……

据齐鲁晚报报导,“节没变,变的是人吧。”问起王颖自己愿意怎么过节,她却怎么也想不起小时候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了。在铺天盖地的“中秋经济”下,对于中秋传统失忆的人,正越来越多。

“几十年前,哪有人专门说中秋节怎么过啊,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得了,竟然叫‘民俗学’了。”退休多年的马爱奎,是个谙熟传统风俗的“老济南”,当他的肠胃享受不起越来越油腻的月饼时,儿时的过节记忆也变得珍贵起来。

“倒回去40年,中秋和过年一样是个重要日子。济南人叫‘八月节’或‘八月十五’,一进农历八月就开始准备过节日了。卖水果的鲜货铺、卖月饼的点心铺都开始整理铺面、布置橱窗。大点心铺进门的柜台上,都把大到锅盖、小到棋子的月饼摞成塔形,还撒上彩纸、彩条。”马爱奎回忆说。

在老济南的中秋风俗中,“兔子王”是比月饼还要重要的物件。在北京被叫做“兔儿爷”的“兔子王”,其实就是兔首人身的泥塑,取意感谢月宫中的玉兔为人间祛病除灾。

“就跟新年卖鞭炮似的,那时候城里主要街道都是卖‘兔子王’的,有的店家在大方桌上搭成台阶,铺上白布,大小、造型不等的‘兔子 王’一级级摆上去。”马爱奎说,“那时候送礼,就是一提鲜货篓子、两盒月饼,再加几只‘兔子王’送给小孩。”而现在“兔子王”早已远去,孩子们似乎对流氓兔更感兴趣。

在中秋节当天,济南人一般要在中午吃饺子,然后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有白天约上亲朋好友游湖赏景的习俗。但在马爱奎的记忆里,中秋的“团圆”全在晚上的拜祭月亮中。

缺失的中秋 断裂的记忆

如今,中秋之夜,一盘月饼,一壶茶再加一些瓜果,“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仍是多数人度过中秋的传统场景,但过去有滋有味的中秋记忆,却不再清晰。

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教授看来,如今在人们记忆中失去“味道”的中秋节,正是传统与现代文明断裂后的表现。

陈炎教授认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道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色,这就使得国家在靠法规和政策治理之外,还需要伦理和礼仪来维护。“比如中国的家国天下理念,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来构建政治体系,所以中国用‘五伦八德’作为人在社会中自处的标准,而像中秋这样的节日,就用阖家团圆来突出‘孝’的作用,含有了以节庆和仪式凝聚人心,维系团结的意味。”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认为,“和西方节日的宗教意味浓厚相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具世俗性,更多地与家庭伦理相联系。像中秋的团圆祝福、尊老爱幼以及新年的除尘沐浴、辞旧迎新、敬天祭祖,都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为贵’等民族伦理和精神的反映。”

古人中秋夜都做什么

“中秋”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那时,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 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 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由此看来,古代人过中秋远比现代人要讲究得多。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 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 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四、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

五、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六、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七、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八、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九、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十、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多姿多彩中秋奇俗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除了人们熟知的把酒赏月、分食月饼等习俗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求月: 广东东莞地区未娶妻室的男子认为,中秋之夜是月老为少女做媒的时辰。他们三五成群等到三更时分在月下烧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牵红线。

走月 : 江苏苏州一带的妇女,在中秋节之夜,要相约夜游。晚上,她们走亲访友,赏月看花,你来我往,直至深夜方散。

照月: 浙江一些地方,中秋流行“照月得子”。久婚不孕妇女,中秋晚上月行中天之际,独自一人静坐于庭院之中,沐浴月光,渴望月宫仙女洒下的甘露使她受孕。

闹月: 苗族的一种习俗。中秋之夜,人们在月下吹起芦笙,唱歌跳舞。未婚青年互吐衷情,表白自己的心底如明月一般皎洁。

听月:在东北一些地方流传着“听月”习俗。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全家人围坐一起,静听玉兔捣药、嫦娥起舞之声,一直持续到天明。

跳月: 云南阿昌族有跳月习俗。人们集中在开阔地方跳舞、对歌,青年人的对歌显得分外动人。

唱月: 山东一些地方中秋之晚,家家户户把制好的月饼放在麦秸编成的圆垫上,让孩子端到街上唱:“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好年景!”孩子们一边唱一边互相品尝、评比,形成生动的场面。

拜月 : 云南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等拜月,同时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敬意,男人祈求事业有成,女人希望貌似嫦娥。

 

相关新闻
民间传说: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与柚子
中秋节与柚子 人气 17
中秋节布袋游艇港开港启用
组图:两岸三地中秋节 祭祀庆典各不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