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车碾童案”民众与司法对峙 再起波澜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09月19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陈怡莲采访综合报道)江苏“宝马车碾童案”,目前已经进入司法诉讼阶段。在国内民众的高度关注中,男童致死案犯罪嫌疑人伍某(宝马车专职司机),因以“涉嫌过失致死罪”被提请逮捕。这一初步的定论,引来了民众在网路上的一片质疑,因而被喻为“情绪陪审团”,一些人认为舆论的导向会依旧不可避免地卷入情绪化漩涡,从而颠覆了司法的理性与中立。
“群情激奋”与“司法理性”的对峙
据人民网报道:从涉嫌警方偏袒“交通肇事”到网友推断“故意杀人”,再到较客观的“过失致人死亡”,一波三折。但为何司法机关的调查与认定难缓不断高涨的坊间咒骂声?难以满足普通民众的心理期许?
做客《法制日报》的华东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游伟,针对“宝马车碾童案”发表的言论是:经验告诉我们,要证明一起“争议案件”的客观事实尤其是被告的犯罪动机和故意存在,向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严格执行刑事证明标准,则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冤案”、“错案”的发生,也能够在“群情激奋”和一片“严打”声中,坚守司法的理性和正义底线,防止“司法冒进”。
广东唐荆陵律师接受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采访时表示,一个公正的审判对这件事情很重要,问题是当今中国的司法根本得不到公众的信任,你说什么大家都不信。这就在于我们今天的司法往往成为强势的一方用来对付弱势民众的一种工具了,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就会表现为一种普遍的对整个的公检法的不满、不信任。
他同时指出,我觉得公众的质疑还是很有意义的,它会给案件产生一种影响,会让政府的很多作为面对公众舆论的检验,也就越来越多的不敢随便乱用的权利。公众普遍的去评论很多的案件,我觉得是好事儿,会详细的分析他们的意见,这个意见不一定是最终完全有效的。因为最终对嫌疑人的审判的权利,它只把握在上级的手中,但当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的时候,也有助于民众在其他的案件中提高大众的辨别能力。
专业律师:紧张与过失杀人没有关系
“宝马车碾童案”中,不可思议的4次碾压,成为了本次案件的焦点。尽管新沂市公安局负责侦破此案的副局长对此解释道:第一次司机没有往后看;第二次司机以为碰到了纸箱子、垃圾袋之类;第三四次由于紧张挂错了挡,把倒车挡当刹车挡挂了。并且据说,有一名“警官”也立即站出来宣布:司机伍某不存在“故意杀人”。
但是网上民众舆论则道:这么多年来,远不止一小撮地方、也远不止一小撮警察,越来越与人民相背离。邓玉娇事件曝光后,举凡人民都认为是正当防卫,而当地警方立即将其定性为“故意杀人”。那个所谓警官关于不存在“故意杀人”的两条理由,也让人相当生疑:是否有“过节”才是故意杀人?是否“惊慌失措所致”就不是故意杀人?这个“惊慌失措”由哪条法律来认定?
也有网民指出:警察负有案件侦察之责,披露案件的侦察进程与过程是你们的权力,但对犯罪嫌疑人如何定性则不在你们的职责之内,那是检察官与法官的事,与你们无干。
北京律师温海波分析道:这个要根据尸检来确定。他当时在第一次碰撞的时候导致孩子就已经死亡了,那这个有可能是一个过失;如果是在孩子第一次碰撞后没有死亡的情况下,还继续碾压,按照法律的法理上来说,那就是应该构成故意杀人这么一个罪名。他说:“这个紧张与过失杀人没有关系,不管是紧张也好,还是其他的心理状态,都不会改变他的这种主观的想法,即他是故意的,其在法律上的定性不会改变。”
网民:整个车在孩子胸口停留了致命的10秒
目前,随着“宝马车碾童案”完整录像和其他一些“案情细节”的披露,原有的一些言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也有新的言论不断加入。
一些网民看到了完整录像带中的“司机抬车”这一细节,放弃了原来认定的“故意杀人”这一看法。据说,连被碾儿童的父亲都不再坚持“故意杀人”这一看法了。
但有一网民在《天涯杂谈》发表的文章《看了X6撞小孩的录像了,我驾龄近10年,我只能说:这就是谋杀》中指出:大家注意画面,在录像11点3分16秒的时候,X6撞上了小孩,11点3分18秒的时候,X6把撞到的小孩压到了左后轮下。司机踩下了刹车……然后从11点3分18秒到11点3分28秒……整整10秒钟时间,整辆车就一直停留在那里没动,也就是说,X6把小孩压到了轮子下,压了10秒。这10 秒里,整辆车的重量都压在了小孩的胸口,这10秒是致命的。
“撞伤不如撞死”成可怕潜规则
多数人之所以会认定肇事司机故意来回倒车“碾死”男童, 是“碾伤不如碾死”这一主导思想起了作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碾伤不如碾死” 的类似案件,“撞伤不如撞死”似已成为可怕的潜规则。
有部分肇事司机认为,如果将人碾死、撞死,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在法律上都有明确规定,据说一般只需要赔20万;但将人撞成重伤,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赔偿数额,则可能是“无底洞”,于是一些司机会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