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生(化名)虽然年纪轻轻,但常常注意力失调、全身疲累、筋骨酸痛、无端地就喘起来,而且对许许多多的小事情都非常敏感,特别是身体上的一点不舒服,就会让他十分在意,甚至会因此彻夜难眠。
他是个焦虑症的患者,在治疗上面,除了建议规律的生活作息与适当的运动外,我也询问药物他对整体治疗的想法。
“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就先吃吃药吧,看会不会好一些。”他的回应,让我想到忙碌的现代人。因为生活压力的紧张,生活作息的紊乱,焦虑症状总是不定时的如铺天盖般侵袭而来,有时还真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总是希望求医能马上有效果,药物很容易成为唯一的选项。
“有些抗焦虑药物只会发挥暂时的作用,如果您决定要靠长期服药达到治疗焦虑的效果,可能需要一些减少自律神经敏感性的药物,如提升体内一些单胺类神经传导物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即使长期服用,不会像某些镇定安眠药一样有成瘾的危险性,您认为如何?”
面对这样的病人,还是得对于药物的好坏处做个说明,才能让病人好好配合治疗,并且不至于因为误用了药物导致更多的问题。
在后续的几个月里,他不定期的来到我的门诊,治疗状况也起起伏伏。对于服用调整单胺类神经传导物质来减少自律神经敏感性的药物的建议,他是听进去了,所以经过几周的服用,药效就会很好;但是一旦好了,就自行停药,每几周症状又复发了。
其实,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不见得是要长期服药,如果能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且学习健康的养生法则,症状都可以逐渐缓解。而其关键就在于病人是否有心给自己一个机会。这养生法则,说穿了也没有任何神秘之处,就是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与规律的生活作息;只是,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状况找到最适合的实行方式才行。
有一回,他与我分享了一段治疗经验。他告诉我一个众多让他十分痛苦的症状-慢性咳嗽,尽管遍访名医,仍不见好转,但却神奇的在精神科治好了。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啦,总之就是一直咳,咳不停的,我看过了很多医生,吃过了很多药物,好像都没有比较好。”
“现在呢?”我好奇。
“焦虑的症状好一些后,我发现我呼吸一顺畅,情绪稳定了,就不咳了。”他略显喜色。
“所以,焦虑是主因啰?”
“是啊。”
“那么,治疗上要….”
“要吃药!”
我愣了一下,想想,其实这个答案也不错。
很高兴他对自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情绪症状对生理症状的影响,也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当然,如果其他非药物的建议他能尝试看看,或许药物可以不用吃那么多,副作用也可以少一些,或许对自己会更满意一些。
不管如何,根据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对药物的了解,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式,就是一件值得努力的方向。@
摘编自 《大脑与心灵的对话//blog.yam.com/ch2006ung》钟国轩医师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