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感怀:无价的馈赠
屈指算来,父亲过世至今,已将近四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在我们六个手足的脑海里早已模糊黯淡,可他所遗留下来的无价馈赠,却在在都在我们三男三女的身上流传、彰显而更牢不可破。
前院里有了一棵樱花树
台湾光复后,我们举家迁移到桃园。父亲在县政府当个小科员,分配到一间宿舍。是整排日式建筑的最末一间,既凉快又三面采光,同时又有了三个小院落,使得他常夸耀自己眼光独到!于是前院里有了一棵樱花树,那是他出差到复兴乡时,从山胞家里挖回来的。一到春天,满树打上绯红的花苞,含羞带怯的,衬着稀稀拉拉的小绿叶,陆陆续续的开了起来。没几天工夫就灿烂耀眼,引得蜂舞蝶忙。
那是个物资不丰厚的年代,有花可赏也算是奢侈呢。父亲偶尔会剪下几枝让我一早带到学校敬献老师。老师可高兴哪!喜孜孜的找个花瓶插上,摆在办公桌上张扬。那一阵子,走在校园里、回家的路上,总有其他女老师喊我的名儿跟我要花。父亲为难极了,每个都给,那一棵樱花不得秃了吗?后来我就当没听见,匆匆走避。
蝉蜕是一味中药
等到花儿谢光了,满树的绿叶又长得茂密的时候,那小不点的樱桃也露出了个俏绿脸蛋,悄没声息的长大。等到盛夏,它长得丰盈饱满时,那树干上却有另一批演员登场。在树底下的泥地上,这时会出现零零落落的几个小坑洞,再往上瞧,沿着树干叮着几个“蝉蜕”,我们都知道有“知了”破土而出,你就等着它喧闹,你就等着它给你提供零用钱的机会——收集到的蝉蜕是一味中药,可拿到中药铺贩卖。
抬头瞧瞧经过几次台风侵袭后硕果仅存的几颗樱桃仍高挂枝梢,翠绿褪尽转为艳红、深红、紫红。但是你可别寄予厚望、垂涎三尺!等你觉得可以摘取、大快朵颐的时刻,如果不立刻采取行动,稍一疏忽,那酸酸甜甜的高级水果,一眨眼间就成了鸟雀的腹中物了,你只有望着跌落地面的果核儿和几滴果汁扼腕不已!
冬夜里的“烧肉粽”
冬夜里凄风苦雨,寒风在榻榻米间的缝隙里呼啸!巷弄里传来一阵阵“烧肉粽”的叫卖声,对挑灯夜读的我来说,既温暖又引人饥肠辘辘!这时看着章回小说尚未歇息的父亲,偶尔会掏出腰包,打开门买上一个,偷偷塞给我。当时弟妹们都已睡死,只是我的偏得!
打开那黄褐色的粽叶,缕缕的粽香,热呼呼的直冲鼻梁!那粒粒饱满的糯米闪着油光!掰成两半,香菇、虾米、五花肉、栗子、蚝干等馅料,全都展现着它们各自特有的香味儿,吸引着你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那份满足!那份幸福!全在齿颊间流窜!
父亲只笑眯眯的看着,欣赏着我那猴急的吃相。吃着吃着,心中矛盾顿生,因为我是家中的老大,深知八口之家生计之艰难。心疼明天父亲又要被母亲背后念叨:又花了没必要支出的钱!可自己又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总想快快念完“吃饭”(师范)学校好帮助家计,这时再也不觉得没法儿念大学有什么可遗憾的。
有时父亲心血来潮,会买回几个“肉圆”大伙儿分着吃。那道地的馅料:脆脆的笋丝,清清爽爽;入口即化的肉块,香味扑鼻;圆滚滚的小安鹑蛋,灵巧可爱。以及晶莹透明、微带弹性的绿豆粉外皮,在热油里滚过后的温润,在在挑逗着你的味蕾。心湖翻涌的那股悸动以及口中难抑的滋味,已经不是这个讲究“速食”与“调理包”文化的新时代人所能理解与分享的。
我的精神食粮
二战过后,饱经轰炸摧残的台湾子民,开始了重整家园的工作:从废墟中寻找新生的力量;从残破里激发重生的勇气;在断垣残壁中翻找可再利用的物资;在满目疮痍里清点出旧日的器物!胼手胝足,夜以继日,慢慢的有了家的约略雏型!渐渐的有了家的温暖感觉!再加上国民政府迁台,力图振作,于是到处一片盎然生机!
那个时代,学生们除了反共抗俄、保密防谍的宣传标语及海报之外,根本找不到任何精神食粮!每天放学之后,除了做做功课,就是大伙儿在空地上跳房子、玩游戏、跳绳、玩弹珠……等等就地取材的玩法,或自制玩具分享。没有报纸、收音机,更遑论有电视可看、有电动可打!所有的神话及故事,全在茶余饭后老人们煮茗闲谈或布袋戏台上、歌仔戏棚下获得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小三时,话剧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西游记”解闷!头一遭系统的听这么精彩有趣的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内心之震撼与兴奋可想而知。在那短暂的时刻,像海绵般的泡在生动的情节里,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如痴如醉!这片刻的时光对我的启悟太大了,那求知欲一下被触动了,猛的想到家中书橱里堆了不少“线装书”,那薄薄发黄而对折的纸张,用细绵线装订的“章回小说”,一册册散发着淡淡的书香,引发人起思古的悠情 ……啊!这就是啦!我的精神食粮终于找到啦!
喜爱阅读使家人的心紧密连系
与此同时,武侠小说异军突起,如磁石般的吸引住了我们一家八口人!其实我们都喜爱阅读的习性全起源于父亲。父亲总觉得他只有初小毕业,出于补偿心理吧!满心希望他的后代都能受高等教育,只要能读出个名堂来,他就力所能及的培育,同时又在公余之暇以翻阅“线装书”为消遣,大伙儿自然有样学样!
拉开那书桌右侧,窄窄的、直立的书橱门,满满的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静静的躺在那儿向你招手哪!随手拿起一本《说唐全传》,第一回……诗曰……老实说,光复后才施行的国民教育,是在草创阶段,当然顾及面不全,各方面的配合也不周。小三时才认得几个国字?想读章回小说?那真是自不量力!可是求知欲强的我,别无选择的开始了艰难的阅读过程:有边念边,无边念中间!遇到不认识的字,胡念一气或跳过去!把“曰”当“日”来读。当时也没一本字典,更不知“查字典”为何物!从不知不解中读到一知半解,再从一知半解中半读半猜……!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得而知”这句话,初期的认识与最终的正确领会,完全相反!很多成语典故,是在反复阅读中、在文章的前后连贯里,弄明白了其中的本意与内涵。
从此:那空地上精心绘制的跳房子的格子,任其被雨水淋湿打坏,被尘土掩埋消失;那跳绳的花招、技巧对我失去了诱惑!课余的闲暇,全在章回小说上:那《封神演义》里的钓鱼哲学——愿者上钩;那《东周列国志》里,孙膑与庞涓的精彩斗法;那《三国演义》里,孔明归天时的不忍卒睹;那《红楼梦》里,黛玉葬花词的凄楚哀怨以及偷看父亲严禁阅读的《今古奇观》时的胆胆突突……,这些都牢牢的吸引住了我,每天如饥似渴的徜徉在古典文学的领域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字增多,阅读速度也增快,无形中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到了小六,竟然能够大略读懂陈寿原著的《三国志》,也因此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际的作文比赛。现在想来,其实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大冬天的,气候寒冷,榻榻米上,横七竖八的裹着棉被的八口人,人手一书,鸦雀无声,全沉浸在武侠世界里。过年嘛!剩菜多的是,母亲也免去炊事之苦,戴上老花眼镜也凑上一脚!只是她有自知之明,知道阅读速度慢,平时家务之余时间又不够充裕,所以甘愿殿后。可她读来最是轻松愉快,没人追赶催促,慢条斯理,按顺序看完,情节绝不会搞混。
每次回忆起那段刀光剑影的日子,总感觉特别温馨,总觉得那段时光,使全家人的心紧密的连系在一起,为主角坎坷的际遇鼻酸;为女主人翁如花的面容倾倒;为那扶持正义、打击邪恶的壮举,热血沸腾;为那波诡云谲的构思而叹服!尽管有阅读速度上的差异,年龄大小的差距,可兴致的浓厚度却是相同的!“哇!得宝了耶!一支干将莫邪剑!又得了一本武功秘笈!……”“练成了!练成了!绝世武功练成了!”“快看!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大增,三花聚顶哪!……”先睹为快的人不时针对着父亲最喜欢的情节,发出惊呼,引得父亲心痒难熬,加快脚步看下去,一册又一册,一小时又一小时,“在哪本呢?怎么没瞧见呀?”抬头看看贼笑兮兮的子女们,才知道又上当被唬住啦!
父亲无价的馈赠
虽然随着武侠连续剧的开拍,我们一家子也为此疯狂,但是总觉得不如当初抢着阅读时的韵味多: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想像力也发挥了作用,不时揣测、推演,将自己融入了那千变万化的情节里祸福相依。但在萤光幕前观赏时,虽有声光音响的配合效果,可感觉有如局外人一般,隔上一层,无法与剧中人物相契合而同喜同悲!
就这样,这喜爱阅读的习性,这重视精神食粮的美德,在我们六个子女身上遗传、承继而根深柢固。如今随着岁月的更迭,陆陆续续的从职场上退休下来,只要有空相聚或串门聊天,总不忘戴上老花眼镜,登堂入室的往对方的书柜里挖宝,成册成摞的往出借阅,或干脆日积月累的赖皮不还而占为己有……
父亲劳苦一生,靠着微薄的公务员薪资,拉拔我们六人离家往台北就学、读书,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已是难能可贵了。可这无价的馈赠,在我们这群子女的心目中,可是无法取代也无法示意的!只能将之发扬光大与继续承传给后代一途了。借着父亲节的来临、也借着这只笔的传递,算是表达些许我们由衷的感激与谢意,来纪念终生活得没没无闻、抑郁不得志的父亲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