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化就是在配料上搞创意
二○○三年,我接下重组老牌企业福助的重担。为了让福助重生,我们从二○○三年到二○○五年一月的两年之间,分三个阶段进行改组。
phase 1是制作新商标和新配色,对社会宣传新生福助,也就是助跑期。助跑完成之后就一口气加速,大力宣传新福助的商品,进入phase 2。当时可说是以超乎常识的赶工进度,实现了“福助绅士”、“福助妇女”的商品化。
当时赶工的状况有在二○○四年三月三十日的《盖亚黎明》(东京电视台系统)上播出,或许有人还记得,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节目主角:设计师三条毅司。
当时我一直把新设计的袜子打回票,三条也毫不退缩,不断为我更改设计。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拼到天亮了。真是热情十足啊!
或许是这段节目上电视的影响吧,phase 2的袜子卖得非常好,前两季业绩成长达到一五○%。
当时我坚持许久的部分,在于袜子底下画的一条线。就只是那条细线的配色而已。但是一条细线就能大大改变销售量,所以我绝不妥协。这就是热情的重要性。
我也试着稍微改变商品花车的摆放位置。
试着把商品摆放位置错开个十公分。
再把灯光角度做小小的改变。
在百万日圆的名贵毛皮大衣旁边,偷偷摆上一千日圆的便宜T恤。
这些小功夫就能大大改变业绩。就像洒在白饭上的配料一样。白米饭只是白米饭,但是洒上各种配料之后,就变成好吃的拌饭。如果再坚持一下配料的品质,拌饭也可以是热门商品。
或是拉面。比方说成本两百日圆的拉面,如果卖四百日圆,就净赚两百日圆。如果拉面加上成本三十日圆的叉烧肉,还可以卖到五百日圆。
这么一来利润就是五百日圆-(两百日圆+三十日圆)=两百七十日圆。要是把叉烧肉做得更高级,一碗拉面甚至可以卖到一千日圆。
这样看来,获利大约是四倍。也可以讲究碗、筷子、灯光、地板、服务态度等细节,这样一来,要创造一碗数千元的品牌拉面也并非难事。
如果拉面的本质是面条和汤头,那么从叉烧肉到碗筷、灯光、服务态度等等,全都是配料而已。品牌化就是讲究配料的过程。而品牌化需要的就是创意。
如果把对比式发想加入拉面世界中会如何呢?
如果是我,或许会拿“鲔鱼饭”当做拉面的配料吧。
拉面加炒饭,中国菜+中国菜,并不算太新鲜。实际上日本已经有“拉面炒饭”这样的菜单了。
于是我大胆加入鲔鱼饭的“和风元素”,而且要非常讲究鲔鱼的品质。毕竟来自印度洋的远洋鲔鱼和日本大间的当地鲔鱼,连小孩子都吃得出差别在哪。
但是优质鲔鱼如果透过盘商采买,就会拉高成本,没办法当成配料。如果是我,我会直接跑去产鲔鱼的大间或三岛,跪着求鲔鱼业者少量低价卖给我,开发独自的采购路径。
这里也需要热情。火热潜入产地,火热交涉,甚至下跪磕头。一直去一直去,开创自己的鲔鱼人脉。正因为普通人不会这么做,我才要这么做。@(本文结束)
摘编自 《守破离创意学:3步骤X 26个提示,你也可以是创意人》 脸谱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