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篇名言集,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不论是站在山顶或山谷,你看对方都是一样渺小。”这一句名言,它所引伸的意义是:人往往会把爬得比你高的人看扁;同样地,当你爬上山巅时,你也会鄙夷地位低下的人。那等于不论别人成就比你高或比你低,你都会藐视他们。
这句话如果是用物理的层面看,是正确的。因为两人距离越远,就会把对方看得渺小。但是它所引伸的涵意,是属于心理层面的意义,不一定正确。因为人的知觉,容易受内心七情六欲以及人生历练的影响,而被扭曲的。
有人说过:爱情是最伟大的魔术师,它可以瞬间将情人的所有缺点掩饰,同时将优点放大百倍,所以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说明:人的七情六欲扭曲知觉的现象。
心理学家曾经拿一群富有和贫穷家庭的子女做比较,请这两组孩子对铜板的直径做估计,研究结果发现:穷人家的子女确实把钱看得比较大。
有位心理学家用摄影技术测量,发现:男人看到女人裸体画时,瞳孔睁得特别大。我也曾看过一幅有趣的漫画:在游泳池内,两位位女生穿着比基尼泳装,手持扫把,在清扫游泳池。跳水板上,有位男生向空中跃起,做出一个漂亮的跳水动作。大家可以想像那位男生的命运,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可见人的知觉容易被扭曲,双眼所见和心理感受,未必相同。底下两个实证研究证明:人们对爬得比我们高的人和落在我们脚底下的人,态度并不相同。
有位社会心理学家想知道:一般人对富有的人(爬得比你高的人)和贫穷的人(地位比你低的人)的反应,是不是相同?他准备了一辆高级名车和一辆破旧的老爷车。
第一天开著名车在市区闲逛。他每逢十字路口红灯亮起,他就依规定停车,但是当红灯转为绿灯时,马上按下码表,记录后面的车辆等得不耐烦,鸣喇叭的时间。第二天开着老爷车,记录相同的事情。如此轮番记录每天遭遇的状况。
几天过后,统计一般人对富有以及贫穷的人的平均等待时间。实验结果发现:一般人对富有的人比较有耐心等待;对穷人则是表现得相当不耐烦。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研究教室里师生互动的情况,发现:老师们对聪明的学生等候回答(简称候答)的时间比较久,以便让学生思考,同时还会给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对愚笨的学生往往不耐久候,学生答不出来,就转而要其他同学回答。
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同样证实:人们往往对有成就者或将来会有成就者锦上添花;对地位卑微的人落井下石。
战国时代赵国名将廉颇,三度封爵为大将军,顿时门庭若市;三度被贬为庶民,很快地门可罗雀。这是历史上的例子,显示:世人往往趋炎附势,目的无非想沾点光或分得一杯羹。当人落难时,便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受其累赘。
从科学实证研究以及真人实事来看,普罗大众的心性,并非善良。看来荀子的性恶论是满正确的。荀子说:人性本恶,其善伪也。这个“伪”字是指“人为”的意思,指着后天的教养。
可是只要有两个儿子以上的父母都知道:每个孩子刚出生不久,大约在婴儿期两三个月时,就表现不同的个性。有的是乖宝宝讨人喜欢,有的则是磨娘精惹人生气。
天生乖宝宝的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心性就相当善良,喜欢扶助残障、弱小。上回海地大地震,二三十万人罹难。英国有个六岁的小孩骑着脚踏车,到处募款,为了救助远在天涯的陌生人。
反过来说,曾有若干位父母告诉我说:他们的孩子真是天生的坏胚子,小小年纪,就会将其他小朋友从花园的矮墙上推到,然后幸灾乐祸、嘻皮笑脸。上小学读书时,中午大伙儿吃便当,他就到操场抓把沙子,撒在小朋友的餐盒中。父母们都一再强调:他们的教育水平很高,不会故意教导孩子做坏事。
所以如果从父母实际的经验看:人性本来就有善有恶。这等于证实告子的论述比较合乎人之常情。为什么会在人生的早年,受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还不很大的时候,就有善与恶截然不同的心性?
就我个人的阅历而言,只有“生死轮回”才能解释清楚。我看过几本生死轮回的书籍,它们有许多共同论点,我选择两点与本文有关者,叙述如下:
人有前世记忆。虽然出生前,喝过“孟婆汤”,或者叫做“忘魂汤”,前世的恩怨,早已忘光。但是前世的人生经历所改变的本质与习性,并没有消失,这是每个人生下来有着不同脾性、嗜好与善恶的原因。
回想我的人生的经历:我从出生就素食,拒食任何肉品,直到七岁被骗吃下烤青蛙,才破了戒。家人并非佛教徒,属于一般民间信仰,所以不是家庭因素造成。小时候也不知道茹素的意义。一生酷爱豆腐,既使仅仅淋上酱油,也会让我吃得津津有味,甘若蜜饴!大学毕业之旅,是我首次游览台湾中部名胜--溪头,也是人生第一次进入森林。当时,心底深处就有一种回家那种愉悦感。这一切让我觉得:前世应该是在森林古刹修行的老和尚。
每个人出生前,都会有“大师(Master)”,告诉你:你这一生主要的功课是什么?这就是基督教徒所说的:上帝的旨意。我们的一生就是那位大师所预作的安排,让我们做好人生的功课。
我这一生流离颠沛,受尽无数风霜苦难,似乎在告诉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习宇宙特性“真、善、忍”中的“忍”。
总结上述,我们每个人应该每天静心静坐若干时刻,体察:自己这一生的主要功课是什么?然后奋勉精进,免得虚耗光阴,甚至误入歧途。这一世功课没做好,下一辈子又要重修。如果误入歧途太深,恐怕连重修的机会都没有,那就更加悲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