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算是小心驾驶?在德国,正确答案是:
放弃自己的先行权;宽容其他驾车人的错误。
我在交通规则班上,不只是学到交规,更学到做人哪。
在德国学车,学交通规则是很重要的一项,每个学车的学生必须上够十四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而且一节课还挺贵。
刚一开始我很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规则吗?就这点事还用得着我们这些在中国的中学、大学里久经考场的高手浪费十四节课的时间?
学交规也学做人
第一节课我抱着不得不听的心态,老大不情愿地坐在教室里,几堂课下来,我慢慢地品出了点儿味道,原来在交规班上,不只是学交规,还得学做人哪。
且看下面选择题,问:怎样做算是小心谨慎地开车?两个正确的答案是:(在自己的先行权被别的驾车人抢了时)放弃自己的先行权;宽容其他驾车人的错误。
大部分学车的是十八、九岁的孩子。在讲课中,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例子,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开车要时刻牢记两个词“Vorsicht”和“Ruecksicht”——小心谨慎和顾及他人。
还有一些专门针对青少年的题,如:在去迪斯可舞厅的路上,车坐得很满,同车的人很兴奋,大声唱歌喧哗,作为开车的,你应如何反应?A.和其他人一起唱歌,不扫他们的兴。B.快速行驶,使用刺激性的开车方式给其他人助兴。C.保持平静,平稳开车,并提醒他人,不要打搅你开车。
老师会用录影告诉你,时时刻刻记住你是驾驶员,你对所有人的安全负有责任。
亚洲人习惯人比人
有一次练完车,老师让我把车开到下一个学生上车的地方,然后由下一个学生开车送我回家,这样两节课之间就没有时间上的空档了。
车一停稳,我就看到一个亚洲女孩向我们走过来。她是韩国人。同是亚洲人,于是我们在车里很自然地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刚刚以出色的成绩拿到海德堡大学德国文学专业的硕士文凭,分数甚至比大多数德国人还好。
能听出来她很自信,然而一谈到开车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她学习出类拔萃,机械方面则有些吃力,几次差点儿把车开到马路牙子上。她很灰心,尤其是提起上次送她回家的学开车的男孩时。他才开了三次,就像一个老司机似的沉稳。她说自己不知什么时候能开到这种程度。
我开导她,学什么东西都不能和别人比,人和人不一样,开车好的人可能在大学里得不到你这么好的成绩,或者根本上不了大学。
她叹了口气说她也知道这个理,但我们亚洲人从小教育孩子要上进,学习成绩从小学比到大学,到了国外没这个比的环境了,自己还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别人比。比如开车吧,明知这种比只能起反作用,她还是老想起那个老司机般的学车新手,弄得自己开车更紧张。
竞争压力压垮学子
我不由想起了我在中国上大学的日子,同学之间学习上明争暗斗很激烈,每年平均全校有一个学生因学习压力和其他原因自杀,我们系每年有一个学生因学习压力而精神失常。就我们这一届幸运,没人精神失常,但一个学生因精神抑郁而休学一年,另一个学生和我长谈,他是如何在回家的火车上从北京一直哭到老家的。
不是这些学生特别脆弱,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那样的环境出这样的事不偶然。我上的学校是人称中国象牙塔之尖的清华大学,我所在的系是很多人羡慕的建筑系。对很多清华学生来说,周末就是法定做作业的时间,建筑系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来德国几年后,我改学文了。很多人表示不解,觉得很惋惜,我也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不否认,清华大学培养出了大批科技人才,我也尊敬靠勤奋和才智做出成绩的人,但一定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我记得,我们上一届一个朴实的农民女儿因不胜学习压力而精神分裂,她老实巴交的父母来看她,相对默默垂泪。她好了后复学,眼见就要毕业了病又犯了。只好转大专,可转大专又有什么用?她这一辈子已经毁了。这是矛盾激化到大家都能看到了,那些没有激化到这种程度的矛盾呢?那些无形的压力呢?那些因此而扭曲的人格呢?
放轻松看见好风景
上高中时,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热爱学生的老师,他提倡快乐学习法,他的课很有意思。其实快乐倒还说不上,高三的高强度学习谁能快乐?但我的确学得很轻松,还轻松地考上了大学。而我没有想过和任何人比,只是做了一个学生应做的事——学习。当时像我这样能轻松地学习的其实也不多,毕竟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非是一个老师能解决的。
德国学校里,攀比分数的风气远比中国淡,但也没见人家的大学生比咱们的笨,大学毕业后好像也挺能干,而且德国也不比中国穷,技术也不比中国落后。不可否认,德国也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德国人的性格中也有负面的东西,但他们的不急功近利的性格确实给他们国家建设和个人生活上带来了很多长远的便利。
同样一件事不一定用一种方法处理,如果人的固定思维模式变一变,可能会发现风景那边独好。◇
本文转载自《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周刊》第55期【家在他乡】栏目
本文连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