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侠女与剑道
后代的剑侠大都是隐世高人,又有些道风仙骨,有时还与文人沾亲带故,所以颇得后人仰慕,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好侠之风遽起,许多名人常常以剑侠自居,如清末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自称“鉴湖女侠”。我国的大文豪鲁迅,也曾自己取了个别号叫“戛剑生”,是模仿武侠小说中的剑侠而取的。
从以上文可以看到,剑作为武器比较辉煌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这一大段时间里,那个时候的人只要谈起武技,一般都离不开剑。因此在剑大行其道的环境中,不但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剑技家,而且累积了许多识剑和用剑的经验和理论。
春秋晚期的越国是铸剑之乡,当时出了一位著名的剑技家“越女”,她虽然年纪轻轻,却击败了当时名气很大的老剑客袁公。越国的军队曾聘她做武师,越女经常和越王勾践论剑,《吴越春秋》为我们记录了越女论剑的一些内容,她认为用剑之道要“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出剑之前像一位仪态端庄的美人,出剑之后,却若猛虎下山。
搏斗中剑技动作要和自己意念步调一致,即神形相应,这才是剑技的最高境界。越女这些理论多为后世所效法,特别是形与神的关系,精辟透彻,道出了搏击之技的法门,此后的诸子百家对剑技多有议论,但大多以剑作比喻,讨论做人和治国的一些道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他专门列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来描写春秋以来的侠客。司马迁自称司马家的祖辈曾经“以传剑论”而显赫一时。
他对剑技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不是“信廉仁勇”之人,是不能传兵论剑的。剑技和“道”一样,“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显然司马迁把剑技的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与后来练武之人讲武德是一致的,讲的是形神合一,以意使剑。
思想家庄子以三把剑:一是天子之剑,二是诸侯之剑,三是平民之剑,让日夜嗜好击剑比武,经常死伤无数的越王羞愧难当,不再谈剑。庄子以天子之剑进谏越王,也有奉承越王之意,暗示越王应有一匡天下的大志。
诸侯之剑是用来治理一个诸侯国的,治理诸侯国主要在于用人,虽然比不上天子之剑有气魄,但庄子并没有贬低诸侯之剑,诸侯之剑也是无敌的,因为越王本身也是诸侯。
平民之剑则指那些胸无大志的人,庄子的“三剑”还道出了一个主旨,人在其位谋其事,当诸侯王的是不可以击剑为能事的,治理好国家才是自己该做的事。“庄子说剑”有点像寓言,但对现代人来说,也还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