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居家乐活

紧急医疗系统和事故应变(2)





@e:图2-1 事故的定义

第二节 事故应变的解剖图

事故的类型和规模虽然各有不同,但仔细解析,会发现几乎所有事故都可以分解成减灾迳整备迳应变迳复原这四大阶段,称为事故周期,参见图2-2。所谓减灾,是指在事故尚未发生之前,透过政策管理或各种因应措施,来消减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所造成的影响。

例如,规定骑机车一定要戴安全帽,使得机车交通事故的创伤死亡率大幅降低,就是一种减灾。整备的意思,是指经由各种方式,来强化该机构应对事故的冲击,或是强化该机构从事故冲击之后,回复到正常运作状况的能力。例如制定标准作业流程、教育训练、演习,都是属于整备的一部分。

复原则是指在事故冲击之后,如何回复到事故发生前的“原本状态”。这个状态也许永远无法达成“原本的状态”,常常只能恢复到一个新的、尚可接受的水准。





@e:图2-2 事故的解剖图

减灾和整备都是在事故实际发生之前的作为,而复原则通常是指在事故冲击之后的作为。对于紧急医疗系统的性质而言,应变是较可以发挥作用的阶段。什么是“应变”呢?

所谓应变,指的是事故冲击时,在那当下或是短期间内所采取的种种因应作为,以消减事故可能所造成的伤害。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将紧急医疗系统的事故应变,拆解成警觉启动迳现场作业复员归建这四个阶段,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一、警觉:地震、车祸这种类型的事故显而易见,一发生就可以立即察觉,而火灾从发生到警觉会经历几分钟的落差。某些事故,例如台风,现代科技可以在事前预警。旱灾、新兴传染病之类的事故,可能会在好几天甚至好几周之后才会察觉,而且多半需要依赖一定程度的监控系统。

二、启动: 紧急医疗系统的启动机制通常是报案。重大事故会同时涌入很多报案电话,但对于事故地点和灾情的描述可能并不一致,所以受理报案的派遣中心必须要很小心,辨识这些报案电话指称的是否为同一起案件。

启动的过程可以细分为接获报案迳确认事故迳派遣队伍迳抵达现场这四个步骤,但某些情况下,例如不远处传来爆炸声和浓烟,紧急医疗系统在未接获报案时可能就会自行出动。如果这事故有可能是大量伤病患事故,一刚开始就应该派遣多辆救护车到场,但确切的流程应该依各地区而定。

要注意,事故应变可能为时甚久,这段期间内对其他民众也必须维持紧急医疗系统的原有服务,所以资源该如何分配是个考验。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应该和邻近区域建立长久的合作联盟,才有办法应付这状况。

三、现场作业:到现场参与应变的人员有很多种,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现场民众迳紧急医疗系统迳地区应变队伍(例如社区互助队、医疗队等等)迳其他区域的应变队伍(例如国家级医疗援助队、军队、国外前来协助的搜救队等等)。

虽然救护人员多半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赶到现场,但最先对事故采取行动的,其实是现场未受伤或只受轻伤的民众。大多数状况下,民众会互相帮助,也会进行类似检伤分类的程序。有的会自行就医,或直接被旁人送到医院;伤势很轻微的可能会先回家,或去寻找其他家属,再到家里附近的医疗院所治疗。

在紧急救护员抵达现场之前,邻近医院可能已经涌入很多伤病患了。事实上,根据统计,大部分事故通常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伤病患由救护车载送到医院,其余都是自行就医。除非事故发生地点相当偏僻,交通不便,或者绝大部分伤病患的伤势都很严重,那么经由救护车送医的比例才会提升。

派遣中心接获大量伤病患事故报案时,应及早通知附近的医疗院所准备,以免突然间蜂拥而入的轻伤伤病患瘫痪了医疗运作,反而无法接纳救护车后续送来的重症病患。至于启动各医院接收大量伤病患的机制,有赖于该地区紧急医疗系统和医疗体系的协同合作。

救护技术员一抵达现场,就必须建立事故指挥系统,以免场面失控。常见的状况是,交通要道一刚开始就被前来协助的车辆阻塞住,以致伤病患无法顺利后送,后续的救灾队伍也无法抵达现场。事故指挥系统会在随后的章节介绍。

应变的过程,可以再细分为现场评估迳搜救脱困迳现场救护迳确适医疗四大部分。这可说是紧急医疗系统的重点,详细内容在后续章节有更详细的介绍。

四、复员归建: 复员归建不只是解除状况、结束任务而已,更重要的是资源归建的程序。资源可以分为非消耗品和消耗品两大类。非消耗品,例如人员、重机械等等,在复员归建的过程必须确保恢复原先单位的编制和功能,以备再度出勤。

损坏的装备应该修葺、换新;遗失的物品必须补足;人员必须追踪生理和心理健康。消耗品,例如绷带、点滴、食物等等,大部分可以在事后清偿,已进货但尚未用完的部分则入库仓储。所有费用和单据应该计算清楚。

不同应变组织和机构对于解除动员的认定标准都不一样,但基本上都应该完成原先设定的任务和必要文件。各单位的负责人应向上级简报该单位对于事故应变的整体评估。如果有很多组织共同参与应变,解除动员的程序必须符合各组织的程序,且留下后续追踪的联络方式。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充分休息后再起身回家,以免因为过度劳累而在回程途中出问题。人员应设定在一定时限内返抵家门,返家后立即回报,以便追踪,并确认何时可以再次派遣。事故地点的环境也应该有清理的机制。

在后面章节所介绍的事故指挥系统中,计划部门在汇整其他部门的意见后,拟定复员归建计划,并经事故指挥官认可后执行。复员归建计划应该包含下列事项:

.基本资讯:规定共同注意事项,例如事故名称,编号,时间、解除动员的授权等等。

.责任:列举各部门在复员归建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

.顺序:先到现场的应变单位通常先解散,因为他们可能最为疲累。远地赶来参与应变的单位通常最后解散,因为万一有需要再征召的话,会比较耗时,所以要确认事故的确平息了再归建。外地来的应变单位依区域先集合,再一起解散。

.步骤: 列出物资和人员归建的流程。

.交通资讯: 确认、统计所有物资和人员回到原单位或回家的交通方式。

“复员归建”和“复原”的不同

复员归建是指参与应变的工作人员和物资回复到原本的状态,或归建回原本的单位,这么一来他们才能继续原有的工作和任务,迎接新的挑战。复员归建属于事故应变期的一部分;在复员归建完毕之后,事故应变这个阶段才算是告一段落,进入复原阶段。

复原是指受灾的地区、灾民、基本设施等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虽然复原的意思是“恢复为原来状态”,但其实“原来状态”是很难达到的,我们只能尽可能恢复到一个新的、尚可接受的标准。复原是漫长的过程,应该考虑四个面向:

.人的复原:包含灾民和工作人员在心理和生理的复原。工作人员的复原较少受到重视,但参与应变者或多或少在心理层面都会受到影响,“从此就不一样了”。负责任的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追踪、辅导制度。

.物的复原:例如损毁建筑物的复原。

.环境的复原:例如有毒物质污染的海域该如何净化。

.基础建设的复原:基础建设是指该地区行政、教育、医疗、警察等等基本结构。这不只牵涉基础建设的人员和物资,更重要的是要重建内部的文化、结构和机制。@(待续)

摘编自 《灾难最前线:紧急医疗系统的运作》 猫头鹰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