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人师表
浙江有一个指挥使(管理一个省的军事长官),为他的儿子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有一天,这个老师病了,浑身发冷,他让学生去抱被子来。指挥使的妻子,连忙从卧室里,取出一条被子,不巧误将一只鞋,卷进到被子里面。
后来老师的病好了,把被子还给了东家。但是,那只鞋却掉到床下。师徒二人,都没有发现。
后来,指挥使来看望老师,忽然看见自己妻子的鞋,在床下,便怀疑妻子与老师通奸。便命女婢夜里去敲老师的门,假装说是自己的妻子邀请,而他(指挥使本人)却手握尖刀,站在门后。
老师听到敲门声,便问:“什么事敲门?”女婢说:“女主人想让你过去。”老师怒不可遏的说:“这是什么话?告诉你家主人,有事明天再说。”
指挥使又逼自己的妻子去敲门,老师断然拒绝,说:“我是你们请来的老师,自当为人师表,怎能与你夜里往来呢?”一直拒绝开门。指挥使怒火稍减,但仍疑云未消。
第二天,老师去向指挥使辞职,指挥使殷勤劝留,老师坚决不愿再留下来。指挥使这才发觉:是自己误解了老师,连忙赔礼道歉,诚恳的作出检讨,承认了自己的误会,请求原谅。老师才答应继续留下。
指挥使感叹的说:“先生真是正人君子啊!”
这位老师,后来中了进士。
二、厚待窃贼
曹州的于令仪,是个普通的市民,待人忠厚,家境比较富裕。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来他家行窃,被抓住了。于令仪一看,是邻居的儿子。令仪便问他:“你平时看着挺好的,干嘛要偷东西?”并询问他的情况,当即送他十千钱,供他衣食之用。又担心叫他半夜回家去,会被巡捕抓住,便留他住到天亮,才送他走。
这个小偷羞愧难言,从此改邪归正,成为良正之人。
三、周济贫困,关注学生
吴全琮的父亲吴柔,是桂阳的太守,吴柔让吴全琮押送数千斛米到吴地市场上卖。吴全琮则把米都无偿赈济给了那里的贫穷的读书人,空手而返。
父亲吴柔刚听了,非常生气,而吴全琮则对父亲说:“去市场卖米并非急事,而那些学生却正困苦不堪,所以我才救人所急,赈济给他们。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禀告你。”
父亲弄清了原因,非常高兴,对儿子的这种义举,惊赞不已。
四、 恤死扶生留美名
李昆,是明代高密(今山东高密)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李昆在甘肃当巡抚时,一天偶尔见都司监狱拐角处,堆满了人骨,便问何故,部下回答说:“这些都是被判死刑者的遗骨。”
李昆听后,不由皱起眉头,说:“这些罪犯被处死,已经受到惩罚了。他们的遗骨,怎能随便乱扔在这里?”立即令人在城外挖了公坟,将白骨妥善埋葬。
甘肃是边远偏僻之地,当地风俗,结婚需要许多彩礼,因此有许多士兵,拿不出彩礼,结不起婚。
李昆查明未婚者达千余人,便分给他们钱、布,帮助他们许多人结了婚。
后来李昆离任时,不少人带着妻、儿,跪在路边,哭着为他送行。他们都是被李昆所救济、并为之婚配者。
五、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张悦,明代松江(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兵部尚书。
张悦虽为尚书,但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清操。他曾对四川的监司官员说:“去四川做官,行程非常难险,这些州县小官,都是带着妻子儿女前去上任的,确实是用一家性命,来换取微薄的俸禄。万一出事,则全家都要葬身鱼腹。你们作监司的,一定要体察下情,谨慎用刑,切不可轻意毁掉他们的前程。”
周围的人听到后,都为之感动。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