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18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很高兴能够在星期二晚上和您在纽约见面。
过去几年来,韩国的连续剧热力不断,在华人社区里面一直非常流行,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的华人社会里面,一批一批的哈韩族不断地产生。那么除了这些以外呢,韩国也在国际社会上声称了许多他们传统的文化,造成了中韩之间的文化遗产权之争。
我们想利用今天这个时间来探讨一下这些现象,中国跟韩国之间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他们保存了哪些好的文化?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近年来韩国的企业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包括他们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造船等等工业,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是不是跟他们保存好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也想听听各位观众的意见。
首先为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现场的两位特别来宾。第一位是韩国汉城大学的博士李光勋博士,李博士您好。
李光勋: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您好,非常高兴李博士到我们现场来,他是韩国通。基本上他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谈的一些话题不会涉及到敏感性的问题。那么第二位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横河先生,横河您好。
横河:元庆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我们在线上还有文昭博士,他是我们的评论员,文昭您好。
文昭:主持人好,观众好。
主持人:好,希望各位观众能够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46-519-2879,或者是Skype:RDHD2008和我们一起进行讨论。那么我们今天谈的是韩国文化,我们最近听到的一些事情对中国人来讲是比较有些刺激的,比如说韩国人可能提到了,像孔子啦、李白啦还有汉字这些东西都是韩国的。那么大家觉得这都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会这样?李博士是不是可以先提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说这种东西是他们的,毕竟我们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的,而他们认为是他们的。请简单的讲一下。
李光勋:是这样的,韩国人开放以后,他特别重视他的传统。他分析他的祖先是东夷人,东夷族曾经住过辽西半岛,中国湖北、辽宁半岛、山东半岛,那么他们认为曾经在那儿待过的人都是我的祖先。那么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山东人,他们认为孔子跟东夷人可能有关系,所以就说他是“我们的”祖先,最后就变成“我的”祖先了。
主持人:就是从地缘的关系来分析,山东曲阜那边跟东夷人的居住环境很近,所以孔子可能就是韩国人的祖先。
李光勋:所以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还是韩国人创造的,它这个观点也是类似的,他认为东夷族曾经创造了甲骨文,那么我的祖先是东夷族,所以汉字就是“我们”创造的。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的”祖先创造的,这可能更贴切,但是最后变成是“我”创造了以后呢,可能就变味了。
主持人:您说的“我们”是中国的祖先?(李光勋:是韩国。)噢,是韩国的祖先。
李光勋:他不是客观现实的说“我的”“韩国的”祖先创造了这个文字,他不是这么讲的,他说“我”“韩国人”创造了。这跟实际的历史背景相差甚远,他带有自己主观意识去理解,所以就引起了这些矛盾。
主持人:那横河先生,除了刚刚李博士提到的这几个之外,还有哪些东西是韩国人声称是韩国的,引起了中韩之间的一些文化遗产之争?
横河:其实是这样,因为韩国和中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节日或者是一些重大的庆祝活动,几乎是重叠的。前几年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事例,就是关于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两边是过得一模一样,所以他们就有人声称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这个就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还是跟语言上的问题有关系。在大陆的网民当中争论了很多,说韩国人声称了什么东西,其实韩国人不一定就声称。你想想看,不可能这么多人都能读韩文,因为近代韩文和中文是分开来的,互相之间完全是不兼容的,真正能够看懂韩国原文的,能够看到人家网民在讨论什么东西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也可能是误解,其实原来没有那么严重,然后被加大了影响力,变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究竟真正发生了什么,可能跟双方文化的重叠和语言上的障碍还有一点关系。
主持人:另外一个,像刚刚横河先生提到的端午节,其实韩国的端午节跟我们的端午节还不一样,他们好像叫“江陵祭”对不对?
李光勋:端午,这个名字是一样的,从我父母、爷爷奶奶那一辈,他们就过这个节日的。在中国,朝鲜就是延边地区,实际上它的内容跟中国的端午节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日期是一样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呢?韩国的端午节是祭拜神的,他们在农忙季节刚结束,也就是插秧、种稻刚结束以后,他们祭神,他们祭什么呢,就是一年的丰收,所以跟我们中国祭屈原,那个端午节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它形式也不一样,韩国申请的端午节实际上是“江陵端午节”,那么(中国)往年是特别愤慨,就说韩国掠夺了我们的端午节,引起了很多争议。后来中国国家的有关什么文化参赞就去参观,参观以后发现确实不一样,所以后来中国另外申请了一个端午节。
我从中国申请端午节那里边看到一点,它只能申请一个形式上的、名字上的,不像韩国那个端午节,它是从内涵什么的都申请。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已经没有这个内涵了,它虽然有端午节,比如在延边地区以前是过这个节日的,但是现在统统没有了,为什么呢,它就说搞迷信,中国政府不允许的,那么整个形式都没有了。
主持人:原来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国政府觉得这些都是迷信,所以不准他们去做。
李光勋:对,那么以后他们申请什么呢?朝鲜族的“农舞乐”还有西藏的“藏剧”,其它青海等等少数民族它都加在一起,就申请了另外的一个文化遗产。它现在只能是讲形式而已,实际的东西我看是没有了。
主持人:所以这里面所谓的中韩文化之争,有些东西还是有很多误会在里面,或是有不同的地方,但双方不了解。我想我对韩国的文化以前并没有任何了解,对韩国是一窍不通,只知道韩国人好像是高丽棒子,他们是很剽悍的一个民族。我真正对韩国人开始了解就是从《大长今》这个电视剧开始的,看那个《大长今》,哇,原来韩国跟我们的东西很类似,然后服装、生活习惯是这个样子。
我想请问一下文昭,文昭您好。您可不可以谈一下,我们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跟韩国文化历史上的渊源很深,您可不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譬如中国跟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然后譬如说藩属之间的关系,很简单的介绍一下。
文昭:中华民族和韩国这个民族在人种起源上、在文化上都有很紧密的联系。当然韩国它自己认为它这个民族跟东夷文化是有关系的,而殷商本身也是东夷人的后裔,孔子又是殷商人的后裔,所以就这么推导过来说孔子跟韩国人是有关系的。实际上现在也有人类学家讲,也有学者讲,韩国跟上古时期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九夷部族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韩国人也比较推崇蚩尤,就是“黄帝战蚩尤”的那个蚩尤。
一直到武王克商的时候,当时殷商有一个很有德行的大臣,一个王族大臣叫箕子,箕子不愿意臣服于周朝,后来就带着他的族人到朝鲜去了。所以中国史书上比较早就有记载“箕子朝鲜”,那个时候就有朝鲜的称谓。一直到战国的时候,辽东这一块在战国中属于燕国的势力范围,但是一直到西汉的时候,汉武帝曾经征服过朝鲜设立沧海郡,但是时间不是很长。那就是说朝鲜从汉代以后独立建国,特别是高丽民族形成以后,在隋唐那段时间还比较强盛。
它独立建国以后,从民族上来讲基本上那就跟中原分开了,分开以后,从服饰到风俗到文字上,双方文化上的交往十分频繁。因为朝鲜一直到近代都完全使用汉字,现在朝鲜的服饰基本是李氏朝鲜以后才改成现在的民族服装,也就是中国的明朝开始才改成现在的民族服装,之前高丽王朝的时候基本上和汉地中原的服饰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它独立建国以后呢,渐渐地它的一些文化表征的东西:文字和服饰逐渐和中国分开,严格说现在应该还是两个民族。
那刚才讲的,说到底西施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孔子是韩国人、中国人?四大发明到底是韩国的还是中国的?木头做的活字印刷最早是出现于韩国还是中国,这本身有一些基本事实的问题,那如果它本身出现在中原的话,我觉得客观上讲,也不能说跟现在的韩国民族有特别直接的关系,只能说在文化起源上、在历史上有关系,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好,非常谢谢文昭。各位观众朋友,我们今天一开始就先谈中韩文化之争的事情,从史实等各方面来跟各位说明。那么我们接下来来讨论中韩文化相同之处,韩国人怎么样保存他们好的文化,欢迎各位观众朋友拨打我们的电话和我们一起进行讨论。
我们接着讨论一下我刚提到的,我想各位观众朋友可能也都有这种情形,比如说大家对于韩剧这种电视连续剧都非常喜欢,那么从这个连续剧里面可以看到韩国人跟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上很相似的地方。至少对我来讲,我对于韩国文化的认识是从电视剧开始,那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也都有相同的经验。比如我们讲《大长今》好了,第一个从它的服装来看,这种韩国服饰基本上跟我们中国古代的服饰是非常类似的,还有他们的一些习惯等等,李博士是不是可以介绍一下?
李光勋:是的,《大长今》不仅在中国引起了韩流,在亚洲,整个欧洲、美洲都引起了韩流,我特别要强调一个,就像伊朗这样一个国家,它都喜欢《大长今》,为什么呢?后来他们讲了,他们穿的服饰跟伊朗的那个阿拉伯服饰差不多。
主持人:噢,是这样子。
李光勋: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它的服饰,然后他们的理解是,上个世纪的文化背景都差不多。而且它保留了以前那个最传统的、最正统的东西的时候,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可以接受,因为每个国家的道德水准基本上都差不多,现在是变得很多了,所以大家会觉得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从以前更纯洁的道德标准来讲是差不多,所以我觉得这个韩流被喜欢的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主持人:我也有这种感觉,我们看韩剧的时候,当然我没有看其它的,就是比较喜欢看《大长今》,它里面演的,除了这些演员,比如大家讲大长今很漂亮以外,主要它是表现出了一种“人”的,就像刚刚李博士讲的,比如它怎么样男女有节、君臣之间各个方面,好像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的连续剧都看不到,可是你从韩剧里面可以看到,咦,这是我们的东西,然后感觉特别亲切。横河先生,您是不是可以分析一下,这种韩流它成功的原因,您的看法是什么?
横河:我觉得它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它保留了传统。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大陆很多人现在强调的就是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了,但同时传统也丢掉了,道德水准下降了。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韩国和其它几个国家,包括台湾,台湾没有韩国保留得这么好,当然也有其它的原因。
那么再看日本,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它传统文化这部分并没有丢掉,你现在到日本去,你可以看到它的文化其实保留得非常好。韩国也是保留得非常好,而且它能够把它所保留的好文化作为文化输出,向世界各国输出,这点我觉得在东亚文化圈里面特别容易被接受。
所以尽管中国很多东西已经丢掉了,但是文化这个东西不是一下就容易被完全摧毁掉的,所以好的东西,真正好的东西,人们一看是会产生同感,和它产生共鸣的,所以就能够去接受它。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东亚的传统和西方来的文明是不应该有很强的冲突的,或者说是可以兼容的,在这点上韩国确实是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我想李博士您在汉城念的书,拿了博士,那么对于韩国文化应该很了解,您是不是可以谈一下,比如在这几个经典的韩剧里面您所看到的,您觉得他们保留得很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东西?
李光勋:大家在讨论孔子是不是韩国人,我们暂且不谈。那么现在谈什么呢?韩国人讲我们的祖先是东夷人,而孔子也是东夷人,他们这么讲,那么他们保留的孔子思想文化也是非常深。
主持人:从这个节目里面可以看得到。
李光勋:对,因为大陆文革以后,基本上这个思想都没有了,基本上已经被铲除了,那么中国现在在海外搞那个什么孔子学院,我看啊,它实际上差不多类似一个中文学校,它没有讲,也讲不出那个思想,反倒是在韩国保留得非常好。比如说前几年大陆因为没有继承到孔子祭拜的礼节,后来没办法,他们专门去韩国成均馆学祭拜孔子的“释奠礼”。这说明什么呢?韩国人很自信,我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东西,那么我可以自信的说,我是孔子后代,我承传了孔子思想。再加上他讲也有血缘关系,有没有?这个我们不知道,但是从他们这个观点来讲,他们是真的承传了这个思想,而且他心里边也把孔子变成韩国人似的。
主持人:在实际的生活上有哪些表现呢?比如你只是去学祭拜的话,那只是一个形式,但是在平常的生活当中……
李光勋:在生活当中,在一个家庭里边,它层次很分明。比如说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是长辈先吃饭,然后孩子才开始吃饭等等,然后吃饭的杓、筷子都有区别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等等。它虽然是一个很发达的现代文明国家,但是却非常完整的保留了这些内涵,他们从不觉得这个是麻烦,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真的就潜在的流露出那种美德,在《大长今》和后来的《商道》等几部大片里边都有。所以一到大陆,大家看到以后呢,这个才是我们曾经有的东西,他感到很舒服,他马上亲切的感到,唉呀!我们没有看过的,他们保留得很好,所以就马上感觉到一份亲切感。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视频:【热点互动】韩国热与中韩文化之争(上)
视频:【热点互动】韩国热与中韩文化之争(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