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饰主义(十三):葛雷柯作品赏析(上)
《脱掉基督的外衣》(The Disrobing of Christ) 1577~1579年,油彩‧画布,285 x 173 cm,主教堂,托利多(Toledo),西班牙
评析:
画面描绘了身着红色外袍,显露出无畏、超然神情的耶稣基督,在髑髅山遭钉刑前的一幕,此画具备了“拜占庭圣像画”的传统特质──透过某个悲剧式的宗教事件或人物的感染力,触发巨大的信仰热情与最深层的醒悟。
画中耶稣被一群冷血、迫不及待的无知群众围绕的场景,往往内心邪恶、敌视上帝的人,不仅面目可憎,外在行为也必是粗暴、野蛮的,与下图中北方艺术家—波许(Hieronymus Bosch,1450-1516年)的创作,有近似之处。
整体布局严谨,叫嚣拥挤与丑恶狰狞的人群,对比着基督安详圣洁的脸庞与坚定孤寂的身影。基督大而明亮的双眼透着渴望之光,仰视着天,忍辱地期盼着使命的完成与结束,好与他在天上的父(耶和华)相会。
右侧是一名穿绿衣的刽子手,拉扯着绑缚耶稣的绳子,并企图窃取基督的红袍。在他挺立身躯的左侧与后方,错落着四名西班牙贵族,身披16世纪象征“捍卫正义与真理力量”的银色盔甲,正亲眼见证着这关键的一幕,左侧的那一位更是神情忧郁凄恻地注视着我们,似乎在寻求着悲悯,显然这是一幅古代与现代时空交错的画像,更阐释了基督为世人牺牲的伟大情操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意义,对所有人类而言都该是最珍贵的恩典。
《背十字架的基督》,波许(Hieronymus Bosch,1450~1516年)
画面的底部,又有一组交叉对称的人物:右下方,一人正在熟练地为十字架钻孔作最后的准备,左下角是圣母、约翰与抹大拉的玛丽亚,正绝望地看着他的动作。葛雷柯放弃了文艺复兴时期极为重视的“透视法”所塑造出的纵深感,而将画面整体向内集中。基督似乎是被人群粗暴地推挤下走向我们,制造出一种集体邪恶下的阴霾逼迫感。
在形式上,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即是:意大利式的横式画面被直式画面所取代,他抛弃了意大利时代惯用的建筑远近法(透视法),改采往上延展的空间处理法,在造型概念上,颇近似中国直立卷轴式山水画的处理方法;《脱掉基督的外衣》这一系列的作品,显露出葛雷柯对戏剧性构图及寒性色调的偏好。
从人物身体变形拉长的倾向及对光、色运用的意识,可以看出葛雷柯的作品受到意大利艺术风格的影响,急速地蜕变。暖色调逐渐消失,学习丁托列多(Tintoretto)的手法,转向青或白光的表现。这幅画就是采用青白光交错的效果,来呈现善恶对比之下那股沉郁悲壮的力量。
《欧贵兹伯爵的葬礼》(Il Seppellimento del Conte di Orgaz);1586-1588年,画布,油彩,460×360 cm,瑞士托利多圣托梅教堂藏。
评析:
在葛雷柯完成的订制画中,最光彩夺目的是《欧贵兹伯爵的葬礼》。这幅画也是葛雷柯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为了纪念欧贵兹伯爵的虔诚,圣司提反(注1)和圣奥古斯丁(注2)搀扶着他的遗体出现在画面中,死者也穿着由葛雷科亲自设计的铠甲入殓。画家把这传奇的故事重现为一个当代的事件,当地的贵族和教士也出席了葬礼。画家用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描绘甲胄与祭服,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均表现出极佳的质感。
《欧贵兹伯爵的葬礼》局部。黑衣哀悼者中,右二注视观众者为画家本人。
画家自画像
葛雷柯巧妙地以向两侧延展的双翼般的白云将画面分成两部分,呈现向上升腾的感觉。上半部以“前缩法”描绘神圣永恒的天堂位阶与秩序:基督、圣母与约翰(John the Baptist)成三角排列,左方手持钥匙者是圣彼得,象征天堂之门的开启;下半部刻画缛丽却难免一死的人间,细瘦的人物、群体集中又左右对称的布局,明显是拜占庭镶嵌圣像画的惯用笔法,同时采取立轴式的空间配置,葛雷柯企图在有限的框架中呈现超越现实的梦幻空间。
在动态的视觉效果上,利用上下色彩与造型的对比变化,引发最大的宗教悲悯之情。画面中央,云团般的细长小天使形象,是伯爵的灵魂,一位天使正把它送往天国,准备接受圣母与约翰的赐福与耶稣的审判,上部人物四肢与眼神的动态无不趋向那在高处,司掌灵魂归宿与至高审判的耶稣基督。下方穿着黑衣的权贵与上方朴实无暇的天堂相比,人间的功业与荣耀就显得虚妄且短暂了,右下方一位背向我们的教士者穿着白色法衣,对应着上方耶稣的白袍,呈现出光洁的透明感,而他摊开的双手与身体构成十字的形状,眼神透着虔诚与悲凄,渴盼着神恩的眷顾与降临。
这幅绘画将“矫饰主义”的一切表现技巧融合成了一个令人迷狂的视象,比丁托列多(Tintoretto)的手法具有更强的精神冲击力。
整体画面宛如一扇巨大的直式视窗,占据教堂的一堵墙面,在上半部画家利用了强烈的“短缩法”表现人物形象,旨在塑造一种错觉,使我们感到天国无限的壮阔,而下半部前景中的人物,双脚被画框截去,刻意加强的舞台效果下,暗示了人间世界的局促有限。葛雷柯巧妙地藏身在下方的黑衣哀悼者中,注视着我们(自左方数来第7位),近景一个手持火炬的可爱小男孩—是作者之非婚生子,因为他上衣口袋中的一方白巾,上面用希腊文写着艾尔‧葛雷柯的名字与“余之所出”的字样,也显示了男孩出生的年份。@*
(注1)司提反位于死者左方。曾担任教会的执事,是第一位殉道的基督徒。名声极佳,充满恩典,能行神迹。当时有许多信奉犹太教的人起来与他辩论, 司提反却以对神义的领悟与坚定的信念一一化解。遭人诬告他诽谤神与曲解(摩西律法),危言耸听,犹太长老和学者拘捕司提反,但他毫不畏惧地指责众人抗拒圣灵,杀了义者耶稣,受了神的律法,竟不遵守;恼怒之余,众人将司提反推到城外,用乱石打死了他。临终前他向主呼吁说:“求主耶稣接受我的灵魂!”又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恶归他们!”
(注2)死者右方戴Mitre—高尖折式礼冠者。公元354年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Tagaste)(现在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桑克阿哈拉城)(Souk Ahras)42岁任北非希坡(Hippo)主教。76岁离世。因对基督教有重要建树,故被天主教会封为圣者,称圣奥古斯丁(Sanctus Aurelius Augustinus)。他的神学成为后来基督教教义的基础,影响整个东西方教会,尤其对西方教会最深。著有“上帝之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