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柏林父母办私立学校
“父母不满意校方的教学时,可以使校长老师换人”,这样民主自由的学校在德国竟十分普遍,父母不仅可以决定校方的教学管理方式,更需要亲身投入贡献自己的所能。
儿子今年要六岁了,和很多父母一样,从去年起,我就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学校。柏林的小学中,公立小学大同小异,而私人小学多种多样,有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团体办的,也有教育界人士根据不同的教育理念办的,让我最惊讶的是,还有父母们办的,德文叫Elterninitiative,而且这还是一个很常见的形式。
父母办学的缘起
一般来说,这样的学校缘起都是父母们对学校的教学方式不满意,而且觉得父母在学校没有决定权,所以就自己办个学校,比如很多柏林的自由学校(Freie Schule),就是这样的。那里的孩子非常的自由,不仅有很多的课程是在户外进行,而且每天要比别的学校的孩子晚一两个小时开始上课,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想上什么课,和谁一起上,很多内容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老师除了辅导,还要负责检查各项功课的进度,所以其实孩子的这个自由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还有一些父母办的学校,是有特殊教育内容的幼稚园的延伸,比如东柏林地区唯一的一所德英双语学校也是父母们办起来的,他们的孩子以前都去一家德英双语幼稚园,父母们大都住在东柏林,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时,他们意识到当时已有五所德英双语小学在西柏林,所以这些父母就想在东柏林也办一所。
第一步:找经济后盾和管理机构
当然,这些父母一般说来不是专业人员,就算校内有一个半个专业的老师在里面,也无法支撑起一个学校,更别提管理学校了。这时,父母们首先需要找的是一个管理学校的机构,一般是已经成功地经营了一个或者几个学校的非营利协会,或是非营利的有限公司,或者其他非营利实体,重要的是,要已经成功办学校至少五年以上,这样,新办的学校从第一年就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不然的话,在前五年的时间,学校无法从政府得到一分钱的资助,只有通过银行贷款,个人筹资度过前五年,五年之后再慢慢还贷款。
当然,如果能够找到有雄厚资金的个人、企业或团体支援这个学校,使得前五年即使没有政府的资助也能度过,那么以上这些事情都可以省了,父母们自己直接成立一个非营利协会,再招聘一个校长就好了。
第二步:找老师
在柏林找老师是个大问题,因为柏林州的教师待遇低,所以来柏林的教师总是比离开柏林的少,即使在公立学校师资也不充足。而且在公立学校,教师是公职人员,铁饭碗,比私立学校的老师挣的多一些,工作时间也少一些。所以只有很少的老师愿意到私立学校去,但是他们大多觉得现在公立学校的教学方法太僵化。
此言不假,这几年公立学校一个接一个地关门,都是因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方法不满,很多都转到私立学校去了。在德国,要在州统一管理的学校体制内改变一些东西是非常难的,所以一些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思想一般都是在私立学校开始,到一定程度时,才影响到公立学校。
第三步:找校舍
找校舍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很多公立学校关门了,很多校舍空出来了,说难呢,是因为这些校舍的建筑状况都不佳,都到了不维修就无法用下去的地步,而作为这些校舍拥有人的柏林政府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无法承担维修校舍的费用,所以无法指望柏林政府像前些年那样,修缮后再出租。
柏林许多公立学校关门了,但校舍的建筑状况不佳,不维修已不堪使用。(AFP)
剩下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一次性出个百八十万,把一座学校买下来,然后自己修缮,这个可能性比较小,毕竟拥有大笔资金的父母们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要么签个四十年、五十年的长期租赁合同,月租金相对还是很优惠的,但也得自己找建筑公司维修,这又是一笔钱。
如果找的管理机构有强大实力,那么这些事情就都可以指望他们了。如果没有强大实力,那么父母就得自己打电话去询问校舍事宜,上网招聘老师、付校舍租赁费(一般是从学费中出)等。
第四步:申请许可
说是第四步,其实这一步应该和找老师、找校舍同时进行。因为申请立校必须很早就提出来,比如,如果想在明年秋天开学,那么必须在今年底之前提交申请。但是一般来说,这个时候都还没有找好校舍和老师呢。申请的时候要交的资料非常多,连和老师的合同都得准备好,所以通常都是先赶在年底前提出一个书面申请,之后不断提交补充资料。
德国法律对私人办学采取很开放的态度,任何人、宗教信仰、组织都可以办学,但是基本原则是要遵从民主原则。对于人数的要求也没有很多限制。比如有一个小学,一个年级的孩子才十个左右,整个学校也就只有五十到六十个孩子,小是小,但这个学校也存在了二十多年了呢,孩子家长都很自得其乐,而且也达到了德国教育系统的水准,毕业生都顺利地升学到不同的中学去了。
开学啦!父母的工作还没完
每一步都很不容易。等到申请批下来后,父母的工作还没有完呢,很多这样的学校规定,父母们一个月要拿出三到六个小时为这个学校工作,还分成很多组,比如有负责校舍清洁卫生的,有负责对外联系的,有负责修补损坏了的教具书本的,有负责指导学生的课余专案的,有负责筹款的等。父母的这些工作也降低了一定程度的学费。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做这些事情也行,只要每个小时交十欧元就行了。
父母的权力多多
父母工作多,但是权力也相应的大,对于老师、校长的任免他们都有发言权,如果大多数父母对学校管理者不满,那么他们还可以自己决定更换管理者,去找另外一个非营利的实体,让他们接手这个学校的管理。这在普通学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父母不满意校方的教学就只有走人,为自己的孩子找另外一个学校。
当我第一次听说这种办学方式的时候,非常惊讶,告诉我这件事情的妈妈就是让小孩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并且在父母成立的协会里非常活跃,她自豪地告诉我:“我们这里非常的民主。”我先是一愣,想:怎么是民主呢?这又不是搞政治,而是搞教育啊。后来又一想,倒也是啊,能把管理者炒鱿鱼,不就是民主吗?突然想起不知道是哪个名人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民主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看来我还没有习惯这种生活方式,要不然怎么会对这种形式的学校如此惊讶?在为孩子寻找学校的过程中看到的一些事情,让我这个在德国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对德国社会又多了一些了解。不知道当孩子上学之后,我这个做母亲的又会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