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漫谈

中国陶瓷文化漫谈(八)

元朝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武力,灭宋灭金,入主中原,至1279年忽必烈率大军覆灭了汉族在南方的赵宋政权,进而控制了整个中国的土地。

元朝的统治时间为九十余年,由于连年混战,所以从整体上看,元代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但出现了青花、釉里红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

此时期的江西景德镇,由于受战争影响不太大,社会经济状况较为安定,宫廷又重视,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当时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一所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

后来景德镇人又发现了另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高岭土,与瓷石混合制瓷,使景德镇瓷器更具特色,从而从中走了出来。

“高岭土”是世界对这种瓷土的通称,景德镇的高岭村成了这种瓷土的命名地。

关于“高岭土”有个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高岭村住着一户穷汉,夫妻两人租地种田为生,生活得艰苦,常常靠野菜充饥,但是夫妻俩心地非常善良。

一个冬天早晨,老汉打开门看到屋檐下躺着个被冻僵的白发老头,他忙唤来老伴把他抬到床上,然后烧姜汤给白发老头喂下去。老人饿得不会说话,只用手指指嘴想吃东西。可是他们家只有野菜。怎么办呢?他们只得去向富户人家借了一升米熬成粥给老人吃。

老人吃了粥后,忽然哈哈大笑:“你们确实是好人,名不虚传。”于是从口袋里拿出一粒洁白晶莹的小石块,交给老汉,叫把它埋在村后的高岭山上,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那就会变成挖不尽的白玉土,送到景德镇去就是上好的制瓷原料。之后,白发老人哈哈大笑的就不见了人影。

老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出现奇迹,到处是白色的玉土,便和村里人一起去挖,运到景德镇,卖了很多钱。从此,这一带的穷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起来。

关于高岭土的来源、用途、特征等,史籍中也有不少记载。如《南窑笔记》的记载:“高岭出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挖取深坑之土,质如蚌粉,其色素白,有银星,入水带青色者佳,淘澄做方块,晒干,即名高岭。其性硬,以轻松不压手者为上,近有新坑,色白,坚重如不子状。”还有《清朝续文献通考》:“陶土之种类极多,最纯粹者,西人称为高岭土,高岭本华语,以出于江西饶州府之高岭山,故名。”

景德镇的瓷器也因用上了这种瓷土,瓷器更为精美,后来高岭土也闻名于世界。高岭土始发现于景德镇浮梁之高岭山,但不是此地所独有。

现今我国高岭土之区,虽多供输出,用者多来自祁门,祁门东乡龙凤壁大北等处,产量均富实,即景德镇所用之上等材料,亦多取于此。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体积较大、胎体厚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器型豪放、青料浓重,装饰风格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图案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笔法工整、描绘细致。

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烧成,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烧制难度大。如果釉里红与青花结合,则被称为青花釉里红,是一种极为名贵的瓷器。

元朝建立相应的港口外销管理机构,鼓励对外贸易,使这一时期在瓷器的外销数量、质量等方面,较宋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在土耳其和伊朗两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些极为珍贵的元青花瓷器,代表着这一时期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

此外,元代景德镇还有一种著名的瓷器为卵白釉器。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不透明,色泽如鹅蛋白。卵白釉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产品亦称“枢府器”。

明朝

从洪武帝创建大明到崇祯帝上吊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兴衰。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

自唐宋以后,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自明代开始,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瓷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清代朱彝尊在其所着《月下旧闻》中的记载了景德镇窑变观音之神奇:“明神宗时,李太后欲得一瓷相奉之,举会间,景德镇窑中器化一庄严法象,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宇,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内,俾都人咸知敬礼,今京师所谓窑变观音是也。”

明代瓷器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为明代白瓷主要产品,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由于明代绘画各种流派繁盛,陶瓷器的纹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神仙、文字、山水、人物、植物、动物、花鸟等无所不有,无不体现出其明朝人向道的文化内涵。

明代早期瓷器造型准确生动,图案笔墨洗练,潇洒奔放。中期、明后期则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练明快。

洪武年间,太祖下旨景德镇窑场仍为皇家御窑,承担宫廷御器和政府对内对外赐赠和交换的全部官窑器的烧造。洪武二年,建御窑二十座,专制御器,常常是“千里挑一”,不计费用多寡,只求精品。

明早期永乐、宣德年间最出名的当属 “甜白釉”。这种半脱胎瓷器胎壁极薄,釉面莹净,纯正洁白,温润似玉,也叫“填白”,是指在白瓷上可填绘彩饰。这种“甜白釉”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名贵,以后历朝也都有烧制,但都比不上永乐时期的产品。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致而闻名,所用青花料来自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一批Smalt(苏泥勃青)料,其中含铁量较高,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色斑点,与浓艳的青蓝色相融一体,有一种自然美,同时后世也极难仿制。

明永乐年间烧造的青花缠枝双狮纹瓷罐,造型大方,瓷质洁白细腻,釉面光亮,青花色淡雅古朴,画面生动自然。一种名为“压手杯”的青花茶碗,《留青日札》上说:“陶辨器足,永乐窑压手杯,滑底沙足。”一般在底部标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字样。

宣德年间闻名的釉里红鱼纹高足杯,其风格厚重,图案单纯紧凑,绘画多写意,简洁自然,常见有双龙、双狮及花卉等纹饰。

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又造出轻巧精细的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瓷透亮清雅,青花碧绿。在这短短三代五十六年当中,宫廷和民间艺术匠师们创造了一大批艺术珍品。

明五彩的形式有“斗彩”、“点彩”、“加彩”、“填彩”等,而正德时期的著名品种素三彩,是在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正德朝后期青花料使用进口“回青”,颜色纯正,价格昂贵甚至高于黄金。

当时生产的薄胎瓷中最薄最细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有0.5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纸”。

大龙缸,直径高度均达70厘米以上,通身饰以五爪龙须,形制巨大,气势宏伟,为帝王专用之物。

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是明朝烧造量最大的一个时期。青花料是用进口料与国产“石子青”配合使用的,所以呈现出一种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泽。这一时期的矾红制作也极为发达。此时的民窑制品也已相当精细。

明朝后期,由于明朝统治急速走向衰落,官窑衰落。民窑发达,以烧造青花瓷为主,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不受官窑式样规格化的束缚,神话、山水、人物、动物、植物、诗词、书法、民俗等等,造型洒脱,画风随意。

紫砂茶具始创年代说法不一,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写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欧阳修“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多数学者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时始有。而紫砂壶的兴盛时期是明代正德年间,明代正德至万历年间的作品在造型上简洁凝重、质朴大方。

江苏所产的紫砂为最有特色。紫砂壶的原料,分为紫泥、团山泥和红泥。紫砂壶的出现,与饮茶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明朝时人们已不再烹茶而为沏茶,对茶具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人们发现紫砂陶壶泡茶味道醇厚清香,由于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愈常,泡出的茶味越好。加之陶质的紫砂壶无釉无彩,正适合文人雅士回归自然的风尚,从此紫砂壶开始风靡起来。

还有一种始于明朝景泰时期的景泰蓝,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景泰蓝又称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其由紫铜制胎,以各色珐琅釉料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最后烧结成制品。

参考文献

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

清代唐英的《陶人心语》。

《中国陶瓷史》叶哲民着

《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

中国陶瓷网

正见网有关文章

及其它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