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19日电)“不敢相信能死里逃生”,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研究员郭富雯上有中风老母和妻小,只身随大陆考察队远征南极5个月,被同仁喻为“勇士”,今天返回中山大学母校分享长征甘苦。
郭富雯去年代表海生馆与中国大陆南极考察队携手合作,参与南极科学研究团队,为台湾研究单位派员参与中国大陆南极科学研究计划的第一人。
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毕业的郭富雯于2009年10月搭乘大陆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由纽西兰出发,驶抵南极中山站展开近5个月的考察,于今年3月底返台。
他下午返回母校演讲,以“南极长征十万里”为题,与学弟妹分享极地之行见闻,席间并探讨全球暖化及国土资源等议题。
郭富雯表示,南极大陆上目前共有28国设立了72个工作站,俨然小型联合国。他在中国大陆长城站及中山站分别与大陆、德国、阿根廷、秘鲁、俄罗斯、韩国、乌拉圭、印度、澳洲及智利等科学家交流合作,进行海洋天然物活性生物采集及极区生物的抗冻基因库分析。
郭富雯搭乘雪龙号破冰船到达的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为大陆继长城站后所建立的第2个极地考察站,他说,“听说他们考虑过很多名字”,中山站的命名是取自“两岸都不会有人反对的名人”。
郭富雯观察到许多国家纷纷至南极设立工作站,“像插旗一样”,不过,南极公约即将到期,能不能继续和平下去还是未知数。郭富雯呼吁,政府能正视南极的重要性。
他指出,南极大陆周遭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如企鹅、海豹、冰鱼、磷虾及多种底栖性生物。这些生物能在如此低温的环境生存,它们体内存留有特殊的天然物及抗冻基因,因此此行采集携回的样品显得格外珍贵。
他又说,此行考察除一窥极地周遭海域水下生物种类外,带回的20余件生物标本经整理后,将对外在海生馆展示,让民众目睹极地的稀有海洋生物样本。除生物资源,当地矿产资源丰富也不遑多让,有个地方的铁砂含量之丰,“拿块磁铁就能吸起一堆小石子”。
郭富雯此行也经历生死关头,曾目睹海面超大冰山在眼前沉没;郭富雯与大陆同伴在岸边钓鱼,也当场遭遇一次大规模冰山崩塌,海浪排山倒海而来。他同伴原本想回头捡掉落的钓竿,幸好被他强拉着跑,及时搭上在附近巡逻的越野机车,逃离现场,才逃过一劫。
郭富雯回忆说“这种感觉像死神就在你身边”,差点掉进冰裂缝中,“不敢相信自己能死里逃生”。
37岁的郭富雯上有中风老母,下有2子分别10岁及6岁,只身远征南极期间,都仅透过卫星电话及网路一解思亲之苦。
他说,他母亲在海生馆馆讯投稿“我儿远征南极去”,字里行间流露母亲对他安危的担忧及思念之情,他经由电子邮件看到后,当时不敢打卫星电话直接向母亲报平安,怕电话两头的母子情绪都会崩溃,于是辗转透过妻子向母亲报平安。
他又说,大陆人很好相处,整个团队大家好像一家人,虽然菜肴以冷冻肉居多,但随行大厨什么都做得出来,连蛋糕也吃得到,他回来胖了10公斤,现在还努力在减肥中;
郭富雯表示,南极除融冰时较危险外,那里没有攻击人类的生物,原则上还算安全。当地病菌也少,空气新鲜,在那里他很少生病,反而回台后一直感冒。
专精研究珊瑚的郭富雯在南极洲合作执行“南极海岸环境持久有机污染物特征”及“极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质”两研究计划。
他研究期间并曾登上中山站及长城站附近的企鹅岛保护区,对企鹅粪土层中持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采样,并采集南极海域的生物样品,以期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洋天然化合物,利用DNA定序及形态特征等方法进行研究,期能了解在不同水域间生物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以及不同环境间的同种生物差异。
他说,所有相关的生物及化学样品经处理后,将进入海生馆、正修科大及东华大学的各实验室及资料库典藏搜集,以供后续的研究、典藏及展示之用。
郭富雯并预告,今年10月将再度出征南极,届时将有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加入,借重中山大学专长共同探勘海洋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