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窟逃生(44)
她身在劳作,心却在想着那两位神仙,我虽找不到他们,但神仙吩咐的树碑一事,我一定要做到。她首先着手写下刘家庄死去的人名,有记不清的,就去找大队会计,翻查花名册,她收藏起死难的八百七十四人名单。又去选择一块石料做石碑,石碑的形状、大小,她心中没有数。何不去看看平阳的烈士纪念碑。这个碑树在一个小丘上。她来到石碑前,掏出布尺,上下左右量了一下,高是两米四,宽是八十公分。石碑上横有七个字:“无名烈士纪念碑”,下面的碑文内容是烈士们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一些事迹。她看罢骂道:“什么屁的事迹,都是毛泽东的一批帮凶,帮毛泽东夺取江山,送了自己性命,毛泽东又害死了广大的老百姓,有何值得纪念”她越想越愤怒,搬起一块石头,向石碑砸去,当她搬起第二块石头时,只听有人喊道:“不得破坏文物!”
她抬头见是一个中年男子,向她走来,她骂道:“什么文物,连茅缸板都不如。”哐当一声又砸到石碑上。
那中年男子问道:“你这位大姐,为何这样痛恨这块石碑?”
“你不恨吗?就是这些不要命的家伙,帮毛泽东打下江山,毛泽东又害死我们农民。”
“你是说饿死的人”?
“不是吗”?
那男子叹道:“真没想到,你这位妇道人家,也会想的这样深远。我每看到这个石碑,心里就很矛盾,这个碑,对人民究竟是好是坏,却没有想到你这一层。”
“你是凡人,哪能想到。”
“我看你也不是仙人,仙人是不会发怒到这种程度的,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你也是受人指点。听了你的指点,我也茅塞顿开。五零年我父亲接受共产党交给的任务,我和父亲就精心雕刻这块石碑,认为自己为立功英雄树纪念碑,是做了一件好事,哪知十年后,父亲被共产党活活饿死了,看来树碑不是好事,却是坏事。”
“原来石碑是你们父子刻的,你不感到羞耻吗?”
“那时不知道,现在看来,当然是个耻辱。有什么办法呢?照我看,用你这种‘砸烂’的办法也不妥。不如把它保存下来,让醒悟过来的人认识到,这些农民用鲜血换来的江山,让共产党坐了,共产党却又把农民饿死,这样才能看清共产党的真面目。”
“你这位大哥,说得还很在理。你们父子既然能刻碑,必然是石匠师傅了?”
“我父亲是师傅,我只凑乎。”
“你既然能认识到这一点,能不能帮我刻一块比这大些的纪念碑呢?”于是她又把老神仙的话,和自己的心愿,向这位石匠师傅叙述了一遍。
“这可是犯法的事,共产党是不会准许的。”
“如果你怕坐空牢就算了,我另找他人,这个碑不树,决不甘休,死不瞑目。”
这个男子听她这话,十分感动,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然不如这个妇女。于是他也坚定地说:“我父母,老婆孩子,一家人都死光了,只剩下我一个独种,我枉活在这个世上有何用,如不帮你把纪念碑树起,我决不为人。”
自此这个男子,走遍几个山上,终于找到一块好石料,他在山上修凿几天,然后运到妇女家院内。从此他俩就在这块石头上修磨,男子白天进来,傍晚回家,也不知道磨修了多少天,日日如此。这天太阳已经落山,男子起身准备回家,妇女说:“还有五里路,天黑了,看不清,不回去了,就住我家吧。”
男子说:“不行,我还是回去好。”
“为什么?”
他低头说:“我怕到时候控制不住。”
“控制不住?控制不住是什么意思?”
“就是,就是……”男子吞吞吐吐说不出口。
“呵呵,我明白了。”
“啊——!”男子睁大眼睛望着她。
从此他们就住在一起,建立了新的家庭。田地里需要安种、除草,他俩就一同下地干活,活干完了,就在院内修磨石碑。不知磨掉多少磨石,也不知磨了多少天,他们的两手都成了厚厚的一层老茧,终于把一块长两米八,宽一米的石碑,磨得又平又光。又不知用了多少天,才刻完八百七十四人的名字,最后并列刻上:罗志强、蔡善荣立。
石碑做成,他俩胜利的喜悦难以言表。蔡善荣要将石碑立即树起,罗志强认为树碑还不是时候,一旦给共产党知道,会说他们污蔑共产党,向共产党脸上抹黑,不但石碑被毁,两人性命也难保。不但不能树,还要把石碑藏起来,等候机会。于是他们在院内,挖去一层土,把石碑移到上面,再在石碑上盖上一层土,这就万无一失了。
树碑的机会终于来了,毛泽东死后,不久他的接班人华国锋下台,共产党开始清算文化大革命,为四类分子摘掉帽子,一时间中国没有了反革命。树碑不会定为“反革命”了。于是他俩选择二十年前饿死人的高峰期元月一日,树立了这块纪念碑。
自树起了这块纪念碑,陆续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都是刘家庄的亲朋好友,看到石碑上好友的名字,不由泪流满面,有的放声大哭。也有人没有想到带纸钱烧给死难亡灵,感到内疚。罗蔡夫妇看到这点,又去镇上买来几百斤草纸,供来人祭悼亡魂。一时间烟云缭绕,哭声震天,惊动了地方官员,要是在两年前,早把罗志强夫妇作为反革命抓去,可是目前正在为反革命平反,又来抓“反革命”,不是有违当前形势吗?共产党的干部就会看“形势”行事,都不管事情正确与否。心中虽不是滋味,却又无可奈何。
听了蔡善荣的叙述,田思元感叹地说:“蔡婶婶真是女中豪杰。你了却了心愿,我却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冯爷爷。”
蔡善荣说:“想见到冯伯伯,恐怕不可能了,那时他就七十多岁,算起来,现在已有九十多岁了,不知还在不在人世。不如在清明节时,去他家看看,能见到面最好,万一不在人世,烧张纸也算表表我们心愿。”(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