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韵:美在自然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12日讯】一千多年前,盛唐诗人游于灵山秀水之间,感受物我交融的妙境。一串串诗文自心灵流淌而出,浸润着文学的土地,放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彩。看今日:钢筋水泥构出丛林,数码按钮位居主导。沙尘飘飞、河流干涸,垃圾如山。明镜的湖泊萎缩了;鲜活的鱼虾匿迹了;奔腾的江河浑浊了;晨钟暮鼓蒙上了世俗的灰尘。上天赐予东土的安宁何在?曾经激发无数文人才子灵感的美景安在?打开盛唐山水诗的书卷,让我们回顾千年传诵的韵致。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尊敬和善待大自然的传统。古时的人不把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主宰,而是与自然亲近、交流,这样的关系早在《诗经》中就有体现。盛唐山水诗崇尚自然、朴素、清新的诗风,这种普遍的审美倾向与自然的慷慨赋予密不可分。唐朝的都城长安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周边的山林布满名刹古寺。如此优越的山水环境为诗人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本着顺应自然的精神,盛唐诗人游山涉水,挥洒锦绣才情。
孟浩然笔下,素朴清新托出一片“清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王维的诗中,声像交织,动静相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芳春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四十个字点出了季节、时间、地点,并且呈现了丰富的物像和事像:秋季,雨后,山村,月夜,青松,清泉,明月,竹林里传来了笑声,那是洗衣女子踏月归来;渔船顺流而下,推开了荷塘的叶子。动静结合,虚实相衬,诗境清朗湿润。物我相互生发,自然、和谐,充满情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前两联以简练的字句勾勒出悠悠美景:暮色苍茫,山林深处一片青翠。此时,诗人踏月进山去造访一位隐士。最后两联是:“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与友人开怀畅饮,把人世的机巧之心抛却一旁。馥郁的树木,银色的月光,寂静的山林和离世的隐者构成了本诗的淡泊恬远。
除了自然美景,盛唐诗中也多显禅意。请看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鲜艳的花萼和“木”的简洁形象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花儿的高洁洒脱。寂静的山中,万籁无声,只有辛夷花自开自落。花朵的绽放落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往复,显示出空灵之美。还有著名的《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同样摄取了空寂美好的原始状态,奏出舒缓恬静的自然之音。
常建的名篇《题破山寺后禅院》赞美了幽静的禅院,反映出诗人忘却尘世俗念的心境感受。后两联禅意颇深,犹为后人激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迳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中华美学重视宇宙精神之“真”和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真”。个人在生命中悟“道”的过程离不开求“真”,即回复到自我的先天本性上去。当都市的发展带来精神的贫困和寂寥,当身陷红尘、远离乡亲、面对挫折或目睹悲剧时,诗人们不由得生发出一种精神的回归意识。这种意识或许体现于归乡的渴望,又更多地表现为感应大自然的召唤。倾听风儿拂动松林,凝望夜空皎洁月光,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超越,陶陶然吟唱出一首首回归心曲。
王维的诗中多用“归”和“还”字。如:“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田家》),“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悠然南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归”字显示了作者的精神价值取向。“归向白云”即“归于自然”。“天人合一”方能悟“道”,体会生命的本真。
李白《独坐敬亭山》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怀才不遇,备感孤寂,独坐于敬亭山。山对李白有情,永不弃他。疲惫的心灵找到了驿站,享受“独”坐的情趣。
李白的《田园言怀》曰:“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诗人先写历史上的才子贾谊和班超的遭遇,再跳到眼前简单的农家生活,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再看《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自然山水的清凉荡涤着李白心中的俗虑,诗人觉醒了,意识到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震荡心魄的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回望自然中,失落迷茫的心终于安宁。合著自然的韵律,清澄的字句展示了一个个原始物像,也同时记载下了天理的脉动。天然的、历史的、规律的景致散发出恬淡的意味和真与善之光。
富有灵性的生态环境是上天对人类的赐福、是自然的造化。雄壮的黄河、秀美的长江,潺潺的溪水、明月青松,渔舟唱晚。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都鸣唱着各自的生命韵律,交织成庞大有序的生态圈。诗人们走近自然界,观察、聆听、体察,感动。清静、真朴、高远、澄明、秀美、空寂,他们如是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