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人(一说河北省祁州伍仁村人),大约生于元太宗年间(1229—1241年),卒于大德年间(1297一1307年)。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他曾任太医院尹,可能是医生。邾经在为夏庭芝《青楼集》作的序中,认为他是金朝遗民,在元朝是不允许走仕途之路的。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为一时之冠。”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能吟诗,会琴箫。这些便于熟悉舞台,接触演员,了解观众的活动,为他从事杂剧创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实践经验。
南宋灭亡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他先后到过当时杂剧创作和演出中心的杭州、扬州,有机会观看高水准的演出,与造诣颇深的作家、演技甚精的演员,磋商杂剧艺术,促进了创作水准的提高。
关汉卿是一位多产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六个剧本(一说六十三个),几乎比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多一倍,保留下来的只有十八个(其中包括科白残缺的三个,只有单支词曲的二个),除了《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山神庙裴度还第》、《刘夫人庆赏玉侯宴》之外,还有《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绘旦》、《闺怨佳人拜月亭》、《诈妮子调风月》、《关大王单刀会》等,代表了他在杂剧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关汉卿晚年的代表作品《窦娥冤》。此剧通过成功地塑造窦娥这一光辉的妇女形象,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强烈反映了百姓对邪恶统治者的反抗和不满情绪。
《窦娥冤》的主要故事情节是: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开父亲。父亲本是个穷秀才,为还清借债和筹集进京赶考的盘缠,欠了蔡婆婆几十两银子,于是将女儿窦娥,作为抵押品,送到蔡家做童养媳。十年后,窦娥的丈夫不幸死去。家里剩下老少寡妇俩。
一天,蔡婆婆出外索债,赛卢医为了谋财害命,欲将她勒死。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张老头,搭救了蔡婆婆。他们乘机要胁,硬搬进蔡家居住。不久,蔡婆婆嫁给了张老头。张驴儿见窦娥年轻美貌,欲娶她为妻。她严辞拒绝。张驴儿暗生一计,买来毒药,欲害死蔡婆婆,以便霸占家财,强娶窦娥。不料,张驴儿却误害死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说她谋害了公公张老头。在黑暗吏治下,张驴儿打通关节,见钱眼开的楚州太守桃杌,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窦娥。窦娥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窦娥满腹冤枉,无处去申诉。在临刑时,她发下三大愿:一是她的颈血溅于一丈二尺的白布上,没有半点落地;二是六月的炎热暑天,普降大雪,掩埋她纯洁的躯体;三是当地大旱三年。这三个誓言,都变成了现实,证明了她实属冤枉。最后,她父亲做官回来,才替她伸冤雪恨、报仇。
窦娥不向黑暗势力低头,坚贞不屈的顽强斗志,代表了当时人民的精神面貌。剧情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除了善于表现妇女以外,他还善于塑造性格豪放、气壮山河的英雄人物。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关汉卿不仅善于写妇人及其心理,也还长于写雄猛的英雄;不仅长于写风光旖旎的恋爱小戏剧,也还长于写电掣山崩、气势浩莽的英雄际遇……”
他的剧作《单刀会》里,就塑造了关羽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这是他以盖世的才华和诗人的气质、为我们谱写的一支强者的歌。对英雄人物的伟大历史业绩的向往和对英勇豪迈精神的礼赞,是全剧的主旋律。它不是展示正面人物的不幸和毁灭,而是借英雄人物的胜利和成功,来歌颂壮美和崇高。
首先,作者打破了杂剧的一般格局,在前两折中,没有让主人公关羽出场。在这两节里,作者大写特写乔玄和司马徽,而事实上,他们只是一个陪衬,写他们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关羽。在这里,作者是用虚写的手法,通过乔玄、司马徽对关羽的敬畏,颂扬烘托出关羽的高尚品质和盖世威风。这样,在观众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在观众心里获得崇高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也是和他的正义分不开的。
通过前两折的大力铺垫、渲染,到第三折,关羽一出场,便满台生辉。在接受鲁肃送来的请书时,他一眼就识破其阴谋,但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相反,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坦然对待这一切,而这又是和他身上的一种出生入死的磊落精神和浩然正气分不开的。一曲[剔银灯]将他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剔银灯]折莫(意为不论)他雄纠纠排着战场,威凛凛兵屯虎帐,大将军智在孙吴(孙武、吴起)上,马如龙,人似金刚,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提起厮杀呵摩拳擦掌,排戈戟,列旗枪,各分战场。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
写的何等正义凛然,何等威武雄壮。
关羽虽然勇猛过人,但决不是蛮干的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他文武双全。继前两折,第三折,又渲染了关羽的神威气势,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到此,作者已将关羽推到浪尖上,他如何搏斗于浪尖,则是观众最关心的问题。接著作者推出了观众急于知道的单刀会,但作者并没有先写关羽和敌人的争斗,而是让人物对景抒情:
(关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
(唱:)[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云:)这也不是江水,
(唱:)(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看着浩莽的长江,滚滚向东,翻卷起层层碧浪,好一派雄伟的气势,令人激情万丈。江山依旧,而英雄人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变成尘土云烟!这两支曲子,可谓苍劲而悲壮,但却把关羽在惊心动魄的斗争即将出现时的从容镇定、英勇无畏、信心百倍的精神境界,揭示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景人结合,人物的英勇气概和群山大江交相辉映,景物的壮美,衬托出人物内心之壮美及宏大的气势。经过对关羽的英雄气概的这一番渲染后,作者笔锋一转,展开了单刀会上最尖锐的矛盾冲突。关羽鲁肃一会面,便开始舌战,继而箭拔弩张,最后关羽手执鲁肃,持剑相逼,堂堂东吴的大夫,竞成了关羽手中的盾牌。关羽借此脱险而去,观众也为之拍手称快。
《三国志•吴书》中有“单刀会”的故事,但是那是鲁肃处于上风,关羽处于理屈词穷、胆怯尴尬的境地。但是在民间,关羽的忠勇却是受人崇拜的。在唐代,为他修了关羽祠;宋代民间将关侯改称为关王。关汉卿的《单刀会》显然受到这些传说等的影响,在他的笔下的关羽,不仅英勇,而且透出一股“汉家节”。 在封建社会,代表“正统”的,就是正义的。只有品质高尚、力量强大并代表“正统””的英雄人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东汉末年至三国,本为汉室天下,全国的土地都姓刘,因此刘备占领荆州,是正统的,是合理也合法的。因此关羽的每一句话,都义正词严,讲得鲁肃毫无招架之力。所以他在道义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脱险后来到江边,则用自豪的心情、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凯旋:
[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映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煞煞云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中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在这段曲文里,作者点出了“汉家节”三字。从而展现出关羽的威武豪迈、叱咤风云的神勇,表现出关羽大气磅礴的英雄气概、和他的浩然正气!这正气与正统密切相联。
关汉卿借关羽之口,唱出“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正表现了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绝不向来路不正的、残暴的、邪恶势力低头,这是一种与邪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从而更增加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杂剧的蕴含。
关汉卿在杂剧中,所表现的这种英雄气概,不仅鼓舞了那时的仁人志±的英勇抗争;今天读来,仍能激起我们对中共邪恶势力的勇敢揭露及摒弃(传九评、促三退,就是有力且有效的摒弃),鼓舞我们为华夏的振兴而努力奋进!中共邪党原本就是西来邪灵(中共成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便是铁证!),绝无“正统”可言。现在人们已经觉醒、并喊出:“要做华夏英雄儿女,绝不当马列奴才”的正义之声!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代表了我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
他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文化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永不磨灭的光辉。关汉卿的杂剧,以正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和推崇。他的《窦娥冤》曾被译为法文、日文等国文字出版,还在国外上演过全剧。1958年,在关汉卿创作七百周年时,全世界进步人士,还为他举行了纪念活动。有评论家讲:“关汉卿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他的杂剧,堪称剧苑奇葩。他是人民的代言人。他是坚强不屈的大丈夫。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一粒铜豌豆!”
他是一位货真价实、地地道道、当之无愧的――文坛楷模!
(事据《元史》《关汉卿戏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