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特色人物

艺术家访谈系列 (15) 庄永明 旧书摊大学者

没有高深傲人的学历,却对台湾文史资料,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和热诚,持续不断搜集。没有正式学院的训练,却倾其半生之精力,写下了五十本台湾文史著作,造福台湾子孙。

耳濡目染,沈浸台湾歌谣中

在台北市大稻埕出生、长大的庄永明,对大稻埕的陈年古迹、风土人情、民俗歌谣、历史人物等等如数家珍,信手捻来就是丰富的台湾本土史料。二十多年来,

庄永明用心搜集很多的台湾文史资料,其中则以台湾歌谣史料最为丰富。

记忆中,庄永明读中学时,经常到淡水河边的露天歌厅去听台湾歌谣的演唱。“那时候,台北的文化区块可分成两处,一处是外省人,在台北城内,在歌厅内听歌, 就像大陆的十里扬场一般;另一处是本省人,在淡水河边第六到十二水门间的露天歌厅听歌,夏天的时候蚊子多,还要点大蚊香来驱蚊,下雨或是台风时,露天歌厅就只好停摆。”

此外,庄永明的老家就在台语歌谣作家李临秋的住家附近,而且庄永明和李临秋之子又是小学同窗,因此庄永明常常有机会陪着这位音乐家谈天,彼此也结下忘年之 交的情谊。除了李临秋之外,台湾名作曲家吕泉生也是庄永明的忘年之友。庄永明的手边甚至还有吕泉生的传记资料—尚未付梓的手稿。

《民俗台湾》,深受此刊物感动

小学的时候,一些知名的“学友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刊物,对庄永明日后影响很大。这些刊物提供他很多台湾乡土知识的来源,远远胜过教科书里 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他持续阅读这些刊物。这些刊物也不断地蓄积他对台湾本土文史资料渴求的能量。

印象中,小学时,庄永明就曾看过一幅描绘台湾风味的插图—谢篮。看到这个插图,他深受感动,开始兴起想搜集这些资料的念头。读建中时,他开始在学校附 近闻名的旧书店街—牯岭街逡巡,想找一些与台湾早期文化有关系的文物。他挖到一个宝藏,那是一本《民俗台湾》的刊物。

这本《民俗台湾》是由一些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所编的。其美术编辑为立石铁臣,他是“台湾最大的民间美术团体,同时历史也最悠久、最有成就”的“台阳美术协会”(即台阳展)的发起人之一。而文字编辑则为池田年雄。庄永明对池田年雄的印象极为深刻,因为池田年雄虽然住在台北城内,但他曾说过,他喜欢来大稻埕,尤其喜欢享受那种“越境的乐趣”。因为北门附近的纵贯铁路,就沿着台北城和大稻埕的边境铺设着。跨过了铁路,似乎就到另一个境界。

这本书给庄永明相当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日本人都能把台湾的景物用图、文表达得如此生动、感人。这份感动让庄永明开始朝着搜集这些台湾的文史、古物资料的大方向前进。

“台湾第一” 撰写中曾遭到警告

1980年,庄永明应詹宏志之邀,在中国时报开辟一个“台湾第一”的专栏,每周一次、有系统地撰写出台湾的人文、历史等文化性的文章,前后长达一整年的时间。刚开始写这个专栏的时候,有些人不了解,还以为他在做类似“金氏记录”之类的整理工作。他在这个专栏中,就陆陆续续介绍过“台湾第一个医学博士— 杜聪明”、“台湾第一个画家—黄土水”……等等。

这个专栏推出后,读者反应非常热烈。很多人甚至主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给庄永明。当时,台湾社会尚未解严,台湾本土文化不仅未被重视,还被国民党政权高度压抑,庄永明首开先例地整理出“台湾第一”的文稿,著名的文学家柏杨就说过:“庄永明是台湾第一个写出‘台湾第一’的人。”

庄永明在撰写“台湾第一”专栏时,他任职公司的安全主任,有一次曾跟他转达,“上面的安检单位打电话来关心你写的文章。”不过这个安全主任对他很好,主动把这些莫须有的压力给挡掉了。

建南茶庄 生产第一个茶包袋

对搜集史料兴趣浓厚的庄永明,提到他无意中搜集到“台湾第一个茶包袋”,兴奋之情,洋溢在他的言谈之间。

过去几年间,庄永明一直很希望可以找到“台湾第一个茶包袋”。从小住在台北有名的茶街—贵德街上,庄永明知道,过去的台湾人喝茶,习惯将茶叶直接放进 茶壶或茶杯里,用开水冲茶叶后饮用。“茶包袋”是后来从西方社会引进之后才有的东西。

台湾早年的“建南茶庄”,是第一个引进德国的进口纸张,把茶叶放进纸张内,开发制成“茶包”的茶庄。当初为了推广“茶包袋”的泡茶方式,还聘请当时的影剧 界人士(如张美瑶、杨丽花)来做广告。然而那时候的各种条件都尚不利于“茶包袋”的行销,“建南茶庄”后来经营不善而结束营业。

庄永明知道“建南茶庄”的茶包袋,即为“台湾第一个茶包袋”,但是他找了很久,一直找不到。

三年前,庄永明在逛公馆的旧书摊时,看到一本研究生写关于皮影戏的论文著作,里头竟然夹着“建南茶庄”茶包袋上的标签。他如获至宝,欣喜不已。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学生的指导教授,是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庄严先生。他在阅读学生的论文时,随手把“建南茶庄”茶包袋上的标签,当成书签夹着。

远赴加国 找寻蔡阿信的足迹

为了搜集资料,庄永明一直舍不得花钱出国。不过他从不出国的记录,终究在六、七年前的一趟加拿大之旅中改写历史了。当时,一个舞蹈团要远赴加拿大表演,其中有友人邀他同行。

庄永明曾经研究过“台湾第一个女医生—蔡阿信”,知道蔡阿信的晚年就在加拿大度过,甚至在那里终老。庄永明向友人表示,要他同行去加拿大的话,行程中 必须让他有时间走访蔡阿信生前住过的三个养老院。

这趟行程果真如庄永明所愿。庄永明认为,东方白所写的名著《浪淘沙》,书中的女主角丘雅信,虽是台湾第一个女医生—蔡阿信的化身,但那毕竟是史实加上 杜撰而成的。庄永明本人对真正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即使他出国旅游,仍不放弃任何追踪史迹的机会。

加拿大温哥华的台湾同乡得知道庄永明来访,特地带他到滨海的某个公园去看看。因为这个公园内,有一张蔡阿信捐赠的座椅,上头刻着“蔡阿信”三个汉字。

当庄永明抵达这个公园,站在这个座椅前时,有个年轻人正坐在这个座椅上,他的手臂正好把蔡阿信的名字遮住了。庄永明请他挪开手臂,蔡阿信的名字就赫然出现。

文化传承 长期笔耕奋斗不懈

做为一个作家而言,谈到目前的出版现状,庄永明不免慨然。“以前在戒严时期的‘报禁’时代,只有两个较大的报社,而且报纸只有三大张。我一写专栏,自己不讲,别人也会知道。现在报纸种类繁多,张数也很多,我写了文章刊在报纸上,还得自己告诉亲友刊在哪一报哪一版,他们才会看得到。”

“在台湾的政治解严前后的十多年里,只要是与台湾研究有关的书,大多为畅销书,一年可卖到三千本。”庄永明估算,他一年约有四、五十万元的版税收入。他以为退休后,以版税收入做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应当可以衣食无虞了。

但是,最近出版市场变化很大。现在出版一本与台湾有关的书,印了两千本,卖了两、三年还卖不完,更别提要靠版税过日子了。虽然对目前台湾文化现象颇为失望,虽然因自己长期埋案笔耕之故,导致视网膜病变而暂时封笔,庄永明为保存台湾文化而付出的心力与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推崇的。

搜集成癖 台湾第一扬眉吐气

庄永明,这位“搜集成癖”的旧书摊大学者,从建中念到国立艺专美工科,他没有高深傲人的学历,却对台湾文史资料,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和热诚,持续不断搜集。他没有正式学院的训练,却倾其半生之精力,写下了五十本台湾文史著作,造福台湾子孙。

他撰写《台湾第一》、《台湾近代名人志》……到《台湾歌谣追想曲》、《台湾歌谣乡土情》,他让我们的后代知道,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台湾的价值是值得追求与肯定的。@

(本文转载自邱斐显部落格“台湾艺术花园”//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