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9-5)
老子的哲学——道无,不要智识,不要思欲,要“无为”,正是要去掉这个“我”字,使自己进入到无的境界;而进入无的境界顿悟得道后,它就自然成全了“吾”——“没身不殆”了。
老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说道是什么,因道是无极,又是“吾”之悟所得,这不可说,但他既说出入道的方法,人如何“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48章270页)就可悟道。这与儒处理“天道”恰恰相反,儒家将天道概括为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规律。然后教导人如何作为,才能顺应天道。
固我在前几章说儒的天道与基督教的上帝很相似,将一个不可知之知上下折腾:讲下面的人与万物时,往天上推,说这都是天道如此规定的;讲天道时又将所谓的性善装进天道里,天道似乎又是可知的,但论到至极--圣人之境界时,天道又是不可知的。所以,我以为老子说道,非常高明,非常玄妙就在这里,他不说道是什么?但有方法可以悟道。
此外,我以为老子的道是超越一般的“真、善、美”道德规范的。人已达无的境界,还有什么“真伪”、什么“善恶”、什么“美丑”?
老子的“无为”是超越这一切道德判断的。《老子》一书,有人把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合而为《道德经》。其实老子的“德”也与其“道”一样说不清的,他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道德经》第38章269页)
是什么样的德?他讲的可能是上天的一种自然道德?这个“德”,你不要刻意去规范有一个什么德的存在,你只要处在无为的境界中,你就自自然然地遵守了。你用意去做,以为不失德,反而失去了德。在第49章讲“善信”也是如此。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49章270页)在中国大陆有学者认为《老子》一书充满着辩证法思想(参阅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经》一书的陈国庆、张养年的《注释》。2001年10月第1版),我以为老子的道恰恰相反,他是不要辩证的,他的“德善”、“德信”(真、善、美),都是在“无为”之上的。
如果强给它一个名称,只能说它是自然的真善美。它是没有对立面的,也就是说,它没有矛盾的对立统一,真就是真,善就是善,美就是美。他没有通常所谓的“普世道德”价值判断,这是至善、至美、至真。
通常在我们人世间,说有善,就有恶的存在,有真,就有伪的存在,有美,就有丑的存在,两者是相对而言的。但老子讲的“德善”、“德信”都是上天自然所形成的,若渗入人意识的判断,它就不是那自然的“德善”、“德信”了。
老子说那些有辩证法的东西,是为了指出有一个不可说,也不可辩证的道。我们若以此来说老子是个辩证法家,我以为是错置。老子这个道界,按老子“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老子是站高出人类和万物三个层次看人生的。他的道是超越“阴阳界”的,是无矛盾可说的,故我以为老子不可能是辩证法家,以辩证法来看老子的道,是小看老子了。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