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祖扫墓 画九九消寒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0年12月21日讯】12月22日是2010年的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绝不亚于新年。中国国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24节气之第22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在中国,各地过冬至的习俗都不同,广东人各家要做汤圆、蒸糕、煲猪肉全家人吃团圆饭。上海人中午十一时半开始摆放祖先牌位,视冬至为祭拜祖先及扫墓之日。北方人要人聚在一起吃水饺团圆,但每个人必须吃双数水饺,意味团圆。老南京关于冬至的民俗也很多,喝鸡汤、吃豆腐保平安等习俗流传至今。
“送冬”之俗 扫墓祭祖 买新鞋袜孝敬父母
据扬子江晚报报导,一位老南京讲述了南京冬至的不少民俗。每逢冬至,商铺、手工作坊、学堂都放假一天,百姓都会换上新衣,往来庆贺,相互馈赠,跟过年一样隆重。南京人在这天还有扫墓祭祖的习俗,现在烧纸钱的越来越少了,献鲜花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祭祖还要向长辈表达孝心。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 行,据说这样做是希望长者健康长寿。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品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 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希望女儿女婿日子美满红火。
皇宫里描“消寒图”
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介绍说,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祝贺。
皇宫里还有填写“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从冬至这天起,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了,宫中开始每天描写一笔,待81天过后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这种风俗,在清代宫廷中颇为盛行。康熙皇帝曾在宫中与其爱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描画消寒图,作冬日之消遣。
“消寒图”游戏很快就流传到了民间,王涌坚在《南京之最》中查找到了清朝发生在雨花台附近刘家花园的“消寒”记载:冬至日这天,文人墨客们相聚刘家 花园,因为园里有500多株梅花,堪称南京之最。文人们每人泼墨画一枝梅花,枝上有花八十一朵,但不着色,带回家去,从冬至日起每天用红笔涂抹一朵,到花 瓣尽染,则春深矣;或绘八十一个圈,排列成九行,每行九个圈,从冬至日起每天涂抹一个圈。
冬至可预测中国新年天气
民间有句俗话:“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意思是说,冬至如果天气晴好,则中国新年将是阴雨天气;反之,如果冬至是阴雨天,则新年将晴好。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感兴趣的读者不妨留心观察并记录,看看经验之谈是否会应验。
鸡汤进补吃豆腐保平安
王涌坚说,老南京过冬至有两样东西是必吃的——喝鸡汤、吃豆腐。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过去人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 劲干农活,而现代人更加重视保健,尽管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人隔三差五就能喝上美味的老母鸡汤,但冬至喝鸡汤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一锅 汤,那画面多温馨。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也有传说称,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 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 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 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 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