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级“被消失”引外媒关注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0年11月26日讯】近日,海外媒体纷纷撰文,关注中国流传的“被消失的中产阶级”之说。《福布斯》专栏作家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定义是,年收入1万到6万美元即为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还有一个不变的标准:能否拿出收入的1/3自由支配消费。日本有媒体称中国诞生“中产阶级”只是幻想,呼吁不要对其寄予厚望。
中国有3亿中产?
《福布斯》专栏作家11月24日对中国中产阶级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生活在城市,年龄25至45岁,拥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且1/3收入能自由支配……。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约占中国总人口数的25%。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也给“中国中产阶级”下了定义: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中共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能在中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在中国年收入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1/3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中美中产阶级比较
《法制晚报》记者综合比较了中美两国对中产阶级界定的标准。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5、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6、家庭是否有渡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中国中产7大标准:1、收入及财富水平:个人年收入6万(人民币)以上;2、学历: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3、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4、就业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业具有较高回报;5、职业权力:有一定的调度权及发言建议权;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费水平,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7、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
《福布斯》的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文章称,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比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中国人对西方中产阶级概念存在误读,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渡假,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西方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大陆专家:中国目前并无真正意义的中产阶层
《法制晚报》记者据此采访了一些中国知名专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陆学艺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中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中产阶层,只有中等收入群体,可以考虑定在1万到6万美元的范围内。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还应具备:家庭储蓄和其它货币性资产30万元以上,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日常基本开销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30%,家庭成员有旅游健身、观看文艺演出的经济能力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点是房价太高,因此衡量中等收入者的标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初步或大体解决了住房问题。”
日媒对中国“中产阶级”不以为然
日本时报网11月22日发表了“日本别对中国‘中产阶级’寄予厚望”一文称:
许多日本公司把希望寄托于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认为后者为它们的产品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可实际上,中国中产阶级只是共产党在政治上创造的一个幻影,而且濒临瓦解。
中国的中产阶级由国企、金融机构和外企的管理人员组成,也包括信息技术公司的老板。他们住豪华公寓,买高档车,到国外旅游,打高尔夫球。可是,大约从2008年以来,房地产价格飙升,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一套公寓售价如今是这些中产阶级年收入的几十倍。而股市暴跌令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中国社科院在一份报告中说,中产阶级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为23%,也就是说在13亿人口中,大约有3亿人属于中产阶级。可是营销专家指出,这一统计数据是在玩弄一个巨大的数字游戏,因为它所定义的中产阶级是那些月收入超过6000元人民币的人,但是以这一月收入是根本无法在北京和上海这类大城市挥金如土地享受生活的。
中国政府故意夸大中产阶级的规模有两个原因。 一是让中国人觉得政府的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二是让外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抱有很高的期望。
中国的消费一直在不断增长,这是事实。一个证据就是今年前9个月的消费同比增长 18. 3%。可是,这一数字要比政府和国企24. 5%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低得多。另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购房支出几乎占中国零售额的一半。鉴于新建公寓的价格直线上升,匆匆得出结论说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额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递增是完全错误的。
文章说,观察人士指出,过去10 年,拉动中国总体消费增长的是与共产党有关系的富豪(人数在 7000万至8000万之间)。这些人越来越富,而所谓的中产阶级仍在奋斗。
日本《选择》月刊11月号也刊出文章:中国诞生“中产阶级”只是幻想
文章表示,随着中国国内消费能力不断减弱,中国中产阶级不过是由中国共产党出于政治目的打造、之后遭遇政策矛盾而趋于消亡的“幻想阶层”。文章分析造成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减小原因有三。
其一,孕育中产阶级的母体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今春以来,中国各地陆续发生要求涨薪的罢工事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劳务成本上升无疑会带来沉重打击。中国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薄利多销,产业界销售利润率多为 2%至3%,劳务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打击。结果,中产阶级收入得不到增加,罢工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快了中产阶级的崩溃。
其二,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出现“蚁族”一词,用来形容无法实现稳定就业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他们为节约房租,通常多人挤在狭窄的房间内生活。大学毕业生本应成为中产阶级预备军,如今却中途遇阻。照此下去,中产阶级新生力量会不断减少,中产阶级人数恐将停止增长。
其三,中国农村人口过剩。中国拥有7.2亿农民,大部分农民涌入城市打工,但农村人口依然过剩,农产品价格过低。就现状而言,中国农民绝对不可能成为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