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现代

三峡工程36计(十二)

按照西方决策理论,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问题,而三峡工程决策是政治决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政治家的决策做工程技术准备,而政治家则是出自政治考虑,权衡各方面利弊,做出最后的决策。但是在中国,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从一开始就是政治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反对三峡工程,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政协委员陆钦侃,他可以说是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技术总顾问。陆钦侃早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系,毕业之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就职,工作重点是长江开发以及长江洪水问题。一九四四年五月,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前往中国三峡地区考察,就是由陆钦侃陪同。考察结束后,萨凡奇提出了扬子江开发计划。

一九四六年,根据中美政府合作协定,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遣五十四人到美国丹佛学习三峡工程设计,陆钦侃是其中之一。在美期间,陆钦侃取得科罗拉多大学水利系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陆钦侃于水电部从事水电规划工作,曾任水电部副总工程师,规划局处长。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建设长江三峡大坝,陆钦侃作为水电部派驻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代表,专门负责三峡水力发电和长江洪水计算。一九五八年二月,周恩来到三峡地区考察,陪同的有李富春、李先念、李葆华、刘澜波、张含英、钱正英、张劲夫、刘西尧、胡耀邦、林一山、李镇南、阎红彦、王任重、李锐、苏联水电专家和中国工程师,陆钦侃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九三六年起,整整六十多年的时间,陆钦侃一直和长江、三峡工程打交道。可以说,陆钦侃是中国真正的长江专家,对长江问题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水力部组织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陆钦侃担任防洪组顾问。据说建设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一劳永逸地控制与解决长江洪水,可见长江洪水在论证中的重要性。而出任三峡工程论证防洪组顾问,对陆钦侃先生来说,是一次机会,更是一次挑战。如果陆钦侃能积极配合,作出令中共中央领导满意的论证,要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的头衔,并非难事。

陆钦侃的同事徐乾清出任防洪专家组组长,后来被挑选为工程院院士。而由于陆钦侃先生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十分有限,解决长江洪水问题,主要还是要靠长江堤防,并加固加高堤防,完善分洪区等等。陆钦侃,便成了那个“唱反调”的人。

拒绝签字

陆钦侃先生从长江三种不同类型的洪水出发,分析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长江洪水的第一种类型是:一九五四年型的全流域型洪水。一九五四年洪水,是近百年来实际测到的最大洪水,七八两月的洪水总量为四千五百八十七亿立方米,超出堤防泄量一千○三十二亿立方米。建造三峡工程,仅能控制上游川江的洪水,对中下游湘资沅澧和汉江赣江等众多支流不能控制。陆钦侃先生认为,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十分有限,仅能减少城陵矶以上的分蓄洪水量二百亿立方米,对城陵矶以下的江段,如武汉、安徽、江西,没有实际效益。而只要按照一九八○年批准的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加固加高长江堤防,就可以增加泄洪量五百亿立方米,再加上完善分洪区的措施,便得以基本解决此类长江洪水问题。

第二种类型是一九八一年型的长江上游洪水,对这类洪水没有必要兴建三峡大坝,建了大坝,只会增高上游的洪水位,有害无益。

第三种类型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三峡工程对此也无防洪效益。

一九八八年,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参加论证的有四百一十二名专家,其中四百○三位在各自参加的分报告上签字,陆钦侃等九位专家,则是拒绝签字。陆钦侃先生还专门提出个人意见报告,陈述拒绝签字的理由。陆钦侃特别指出,只强调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而忽视长江堤防的维修和加固,终将铸成大错。

陆钦侃当然知道,不在论证报告上签字,是会被看作对竭力支援三峡工程的中央领导人的叫号。他也知道不签字的后果。但是他宁愿相信,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人已经吸取了教训,荒唐的事不会再重复。既然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为什么还要惧怕严冬的寒酷?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