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廉能故事

古人知耻崇磊落

中学时学到鸿门宴一节,当看到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利用绝好时机除掉政治劲敌刘邦、而项羽认为这是小人乘人之危之下三滥手段而不为所动最终导致刘邦溜之大吉之的情节时,非常遗憾,为项羽的行为不解: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什么光明磊落、丈夫行为,此时不除,何时再有机会?最后看到项羽因为总是坚持大丈夫行为、而不耻于小人之阴谋诡计从而错失称帝机缘、最终自刎于乌江的悲剧时,更是有点为他所不值了。

但历史上的人们,却非常喜爱、崇拜这位伟大的悲剧英雄人物,我想原因莫非就是喜爱他的这种光明磊落的丈夫胸襟,反而对他的悲剧结局看得不那麽重了。

光明磊落、仁义诚信一直是中国历史所颂扬的,而善使权谋、阴谋诡计则是为人所不齿的。下面从两个历史人物来看看中国古人在这两方面的态度。

汉代权谋家–陈平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有出谋划策的。汉朝陈平就是为刘邦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陈平,西汉阳武(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一生足智多谋,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功劳不一般。

陈平最初在项羽手下做谋土,不被重视,后来投奔刘邦,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六计分别为:

一是反间计,离间项羽的重臣钟离昧、谋臣范增等人,气死范增。

二是夜出女子二千人诈降,解除刘邦荥阳之围。

三是劝刘邦封韩信为王,利用他为刘邦打天下。

四是与张良一起定计,穷寇宜追,垓下灭楚。

五是为刘邦设计假称游云梦,在陈城擒拿韩信。

六是使用反美人计,许婚匈奴,解刘邦白登之围。

所有这些计谋,无论站在古人道德观上看,还是今天的正统观念来看,都不是光明磊落大丈夫之所为。

后又与周勃合谋“诛杀诸吕”延继刘氏诈基,对汉朝可谓功勋卓著。刘邦做皇帝后,想清除权臣,陈平学到了黄老之术中“藏而不露”的真髓,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最后病死,得以善终。

照常理说,像他这样足智多谋、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总结自己的一生应该是非常自豪的,但其实不然。

陈平临去世时,反躬自省,认为自己用尽阴谋,施尽诡计,是道家所不能容许的事,慨叹自己的一生:“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从中看出,他对自己终生之所为,也是知道使用权谋诈术是不得善果的,即使自己在世之时不会报应,后代子孙也会殃及的。

果不其然,陈平死后,儿子共侯陈买继承其侯位,但好景不长,在位二年便去世了;儿子简侯陈恢继承侯位,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儿子陈何继位二十三年,犯了强夺他人妻子的罪行,受到朝廷缉捕,被处以死刑。封国从此被废除。

愚善人–宋襄公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孔子一生颠沛流离,都在推行他的仁义理想。但国人大都把“仁义”当成标榜和夸奖的口头禅,并没有真正拿它当回事。历史上,倒是有一个“傻冒”叫宋襄公,却正儿八经地把“正义”当回了事,动了真格的。不过,这个践行“仁义”的宋襄公,却没有得到国人对待项羽那样的礼遇和称赞(难道是这位襄公没有自己的“虞姬”?),倒是成了人们耻笑的对象,骂他“傻冒”。

人们耻笑宋襄公是因为他“仁”的太实,“义”得太傻。襄公父亲宋桓公病重要立储,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宋襄公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宋襄公讲仁义,坚决不干,在父亲面前一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于庶兄目夷,桓公听了当然高兴,认为儿子真讲仁义。于是,把他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也不是权力狂,他听后,头脑冷静地说:“襄弟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于是,襄公的位置没有让出去。

七国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一些小国力挺襄公以取代齐国的盟国霸主地位,于是,襄公给楚国下了召书,要求人家前来参加自己的盟会,楚王一听,勃然大怒,但表面答应了,私下里就做了准备。这时,相国目夷对宋襄公建议“兵车之会”前往,让襄公预先有所安排,多带些部队前往。宋襄公不听,说:那可不行。我同楚王以“乘车之会”相约,现在若出尔反尔。那多不仁义啊!于是,宋襄公按乘车之会前往,楚王暗中以兵车之会赴约。结果,宋襄公的霸主没做成,还被楚国给逮了。

国人嘲笑襄公一个最大的理由当然不是以上两件事,让襄公千古留名的却是另一件事:泓水之战。

楚国把襄公放了后,襄公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的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决战:宋襄公的军队在岸边列好了阵势,楚军正在渡河,楚军半渡之时,大司马公孙固建议乘楚军还没渡过泓水时向楚军进行袭击,宋襄公却说不能乘人之危,要做仁义之师。

楚军渡河完毕,尚在列阵之时,公孙固又请求发令进击楚军,宋襄公还是说不能乘人之危,要做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列阵已毕,宋襄公方下令向楚军发起攻击,结果,宋军被楚人打得大败。宋军大败而归,国人皆埋怨襄公的仁义,襄公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这话意思是说: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这话听起来有点像今天文明社会的战争人道主义。

襄公死了,首先发出嘲笑声的是韩非,到毛泽东眼里,干脆骂成了“蠢猪式的仁义”。这些嘲笑声与谩骂声,让中国人渐渐丧失了诚信和仁义。

结语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看出,尽管历史上出了许多这样的人物,那样的人物,这样的智谋,那样的权术,但这些光明磊落、诚信仁义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故事却是那样鲜明生动。

像陈平这样善使诈术、靠诈术权谋发家的开国功臣,在坐在位高权重的位置上,在临死总结自己一生时,却发出“吾世即废……吾多阴祸”这样的感慨,可见无论他怎样在人世的名利之中挣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知道平生所为并不是什么光彩、可以拿来光宗耀祖的事,而是祸及后代子孙的丑事、败事。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可看作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能面对自己所为的光明磊落丈夫之言行。

而从另一位主人公宋襄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仁义厚道的古代君子作风,即使面临强敌和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也要坚持仁义、厚道、光明磊落的君子作风,看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人呢?

他们的故事,又让我想起古人打人不打脸,对敌人或战死敌人也要给予做人的尊严的真正人的行为(当然历史过程中那些不占主流的坏坯子除外)。而今天的人,在经历各种运动、忘却了历史中光辉的、正面的教训后,留下的却是一切人性中最不好的东西:今天的人,打人专照脸打,出手凶、狠、残。更有甚者,还有报导说在大陆一些在押人员会遭受一些非人的性折磨和摧残,如生殖器官或敏感部位被打或被折磨,真是闻所未闻啊!

对照今人与古人,真是差之千里啊!

新三才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