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冥冥灭灭中,他心中发出的慧能突然与宇宙的轴心(太极)接触到了,即心(慧觉)与天道产生了一种感应,他明了了宇宙世间的一切,他回归本体了,他入了“道”,他和天合而为一了,他得到了永恒,得到了绝对的自由。
对此问题,我们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来作进一步的探讨:意识以此“自为存在”,那彼“存在”就被虚无了。就是说,我选择这个存在,必然要虚无那个“存在”,就如中国人所说的“有得必有失”。
以此我们来推论,我不选择此存在或彼存在,我全部虚无了呢,我一无所有,我全无,这在它反过来说,我不是全有了吗?实际上当一个人经历过千辛万苦,尝尽人生的甜酸苦辣、荣华富贵以后,那意志厌倦了这一切,他一一将这虚无了去,直到最后,他“损”到了无,那眼前赫然开朗起来:他一生所追求的、所要得到的、完整而可靠的福音,不就是这个“道无”吗?他慧悟到他全有了,他已与天地容为一体,他得到了永生。
我们面对那无,突然有了这种“感悟”,这种感悟是从那里来的呢?这当然是那无,因为这个感悟是人在无思无欲下得来的。而那无的后面肯定有某种东西启动了人的慧觉,使他发生了感应。这个看不见,模不着,无形、无状、无臭的东西是什么呢?老子悟出的是“道”,佛家悟出的是“涅槃”,基督徒悟出的是上帝。
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270页),如我们从老子的话倒转来看道,道是在第五层,人(万物之一类)要寻求得到道的话,要求得“三”,求得“二”,一直往上索,在得“一”的基础上,才能悟道。故我在论述“老子的道”一节里,说道是形而上之上,无之无就是说道高于形而下的万物几个层次,从万物之性、之理去征道是不可能得到道的,因为它们离道太远了。
我们只有从无中去寻找,但这个“无”如何寻得?老子在42章接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引同上书270页)。这个“气”对我们寻找道的“线索”很重要,因为万物是在“气”的激荡中产生的。
我以为老子所说的“气”,就是我们悟道的中介体,人靠这个“气”去感应出道来。这个气就是老子的“生二”之气。我们人对物质的理解,首先是了解物的性,然后从物性中得到物的理。万物虽然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矛盾,但它统一在“气”之中。这个“气”是什么?我以为老子这个“气”,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气体”,而是现代人所说的“振动波”。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