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16个“一把手”全是巨贪 大陆市政府面临信任危机
(//www.tvsmo.com)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7月30日讯】,腐败,一个又一个贪官倒下去,一个再一个贪官又站起来。特大腐败,集团腐败已经迷漫各大省市。近来厦门,广东,广西,河北,东北揪出来的腐败大案许多都是“一把手”腐败。腐败后“深刻反思”,“总结教训”,“集体检讨”后,大型腐败案子却照样层出不穷。就如同朱容基斥责过的坍塌的防堤大坝过江大桥,你反思检讨你的,我照样贪我的,豆腐渣工程并无减少,近年来大陆特大集团腐败,“一把手”贪污案子也不但不见收敛,反而有大幅增加之势。
沈阳市“一把手”们的腐败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黑色数字────沈阳近期被立案审查或已经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腐败官员中,有16个人是“一把手”。
从市长、法院院长到检察院检察长,从财政局局长到国税局局长,从土地局局长、物价局局长、烟草专卖局局长、建委主任到国资局局长……一个又一个要害部门几乎逐一“陷落”。
在这些“陷落”的“一把手”中,物价局长王秀珍或许让人们感到意外。几年前,王秀珍的丈夫去世,留下孤单的母女。尽管遭此不幸,王秀珍的工作干劲却丝毫不减。一时间,物价局“惟旗必夺”,奖状锦旗挂满了荣誉室。由于众人的称赞,王秀珍自然成为上级领导信任重用的干部。有消息说,市委曾想将她提拔使用,宣传部门也准备将她推荐为勤政廉政的典型。
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物价局被查出的“小金库”资金竟然多达4000多万元,王秀珍动用公款购买了6套住房,不仅自己和女儿各占一套,甚至连弟弟、妹妹都有份儿。此外,仅在丈夫生病期间,这个看上去很能干的女局长就收受礼金60多万元。
国税局局长赵士春也“落马”了。办案人员发现,他的办公室豪华得令人瞠目,家里同样豪华得令人瞠目,一个又一个装满现金的信封,甚至连拆都没有拆开过。据查,赵士春一个就可收进二三十万元,即便中纪委在沈阳办案,今年也收了10多万元。
法院院长包养情妇六七个,国资局长泡“小姐”一掷万金,财政局长动辄出国潇洒,土地局长把佛龛供到家里……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一把手”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就没人管?
中共沈阳市委7名常委对原市长慕绥新、马向东等严重违法违纪案进行深刻反思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惊人的“一把手”现象。
“选拔病”
梁福全原是沈阳市大东区法院院长,准备提拔担任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时,一些群众提出了他的生活作风问题。但是,群众的反映没有引起重视。现在,梁福全“沦陷”了。他不仅贪污受贿金额巨大,还长期包养“二奶”,其私生子竟然已经5岁。
周伟在鞍山时口碑就不好,由于给慕绥新的前妻送了20万元,便被力排众议当上烟草专卖局局长。即便是慕绥新本人被安排到沈阳担任代市长时,市委也有人担心他的自制能力。但是,这些担心依旧仅仅是担心而已。
这些腐败官员大多口碑不好,最后却没有影响提拔,个中原因引人深思。
分析这一现象,沈阳市委副书记王扬尖锐地指出“三大弊病”───
其一,选拔干部在少数人中选,由少数人选。
说白了,所谓少数人选往往就是主要领导选。一些想用钱买官的人往往抓住一两个主要领导,下大一点的赌注,就可以轻易地官运亨通。有例为证,迟若岩一次送给马向东7万美元,便从沈阳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升至总经理,进而又被调任市政府副秘书长。
其二,选拔过程重才轻德。
改革开放需要大批有魄力、能开拓的领导干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重才轻德”。马向东担任团沈阳市委书记时,曾经因搞封官许愿被调整;竞选副市长时,也因大拉选票引起议论纷纷;担任副市长时,又因结交三教九流被称为“白黑全通”。可是,如此口碑之下,他还是因“能力强”被提拔为常务副市长。
其三,管理干部流于形式。
慕绥新、马向东等人并不是一天就成为腐败分子的,而是一步步地从“小腐败”走向“大腐败”。
“涣散症”
沈阳市纪委搞过一次调查,在晚上6点以后给市管领导干部挂电话,结果有一半的人找不到。但是,这样一个值得追踪调查的问题最后被轻易忽略。
两年前,皇姑区副区长关宏阳因经济问题落网,牵涉多名政府官员收受礼金的问题。但是,这些官员仅仅被要求上交礼金,并未做其它任何处理。
沈阳市纪委书记王启文提到的这两个现象表明,吃喝玩乐、收受礼金尽管属于不正之风范畴,却往往不被看成是大的腐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但是,很多贪官正是从“小问题”的心惊肉跳变成“大问题”的胆大妄为。
王启文还透露说,中纪委专案组在总结沈阳市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治理不正之风不严,才导致大案要案的发生。“针鼻儿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从严治党必须狠抓不正之风的整治。
与此同时,很多上面的“从严”竟然在下面落个泥牛入海。接到一封涉及沈阳的属名举报信,省委书记作了批示,省委副书记更是要求认真查一查。但是,举报信转到沈阳后却再无踪迹。
2000年,沈阳市纪委提出的7起必须要有结果的督促查办案件,竟然没有一家上报结果,最后皆不了了之。
批示、督办没有人理睬,为什么不进一步追查?领导机关的权在哪里?威在何处?显然,一些领导或领导机关抓工作满足于“批示了、传达了、开会了”,最后落实得如何往往忽略不管。长此下去,下级也知道只要顶过一段时间便万事大吉,用不着过于认真。
沈阳市出现这么大面积的腐败,经济损失惨重,政治影响极坏。
2001年的夏天,大旱后的沈阳虽然酷热难耐。然而,这座城市的反思依旧没有结束……
新闻背景:“慕马案”重创沈阳
与沈阳市府广场仅一路之隔,有一座美丽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已经被迫停工的“沈阳市会展中心”。
无论从城市建设还是经济活动来看,“沈阳市会展中心”都生错了地方。于是,它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示自己的美貌,悲惨命运便来临了。当初选址时,很多人就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权倾一时的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却听不进去。
一个腐败要员留下的问题,摆在了今天的人们面前───会展中心原计划投资7.2亿元,继续建下去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改作他用,一时还想不出这座基本成型的建筑能派何用场。新近的一个方案是炸掉,但需要付出仅地面建筑就要损失8000万元的代价。
现任沈阳市市长陈政高说,慕绥新一直以有魄力、敢拍板著称,可是,现在看来他的一些决策,完全是缺少科学依据和集体讨论的蛮干、胡干。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数字:沈阳市近几年批租土地3300万平方米,其中1500万平方米是有偿转让,收到的转让金总共才7000万元。
同在辽宁的大连,有偿转让的土地比沈阳少得多,得到的转让金却是17亿元。
陈政高市长说,在慕绥新造成的如此惊人损失的背后,是社会保障资金没有到位的严峻现实,是10多万下岗职工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沉重一幕。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仅是能够计算得出来的损失,无法计算的损失或许更大。
沈阳市委副书记朱锦说,今年上半年,沈阳群众越级上访多达233件,其中涉及到政府、司法审判方面的分别是去年的6.7倍和2.6倍。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沈阳市法院原院长贾永祥、沈阳市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实都被抓起来了,“一府两院”的“一把手”同落,严重地打击了人们对政府、司法的信任。尽管一些判定的案件并无问题,一些人也串联起来上访告状,喊冤叫屈。
朱锦非常沉痛地用“信任危机”来形容目前沈阳市的处境,坦承维护社会安定的难度加大了。
沈阳市委常务副书记崔文信则称,慕绥新、马向东处处突出个人权威,把分工负责变成了个人专断,完全置党和组织于不顾,破坏了党的正常生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慕绥新等人的“黑幕”被揭开后,人们看到了原来升官的要诀就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真相,工作热情被彻底伤害了。
经济损失巨大,规章制度被破坏,干部队伍作风涣散,政府和公务员的形象被损害,外商投资沈阳的信心被影响……这就是沈阳这座城市为腐败分子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但是仍令人沉思的是,沈阳市的“一把手”黑幕被揭开了,全国还有多少省市存在像沈阳这样的现象?还有多少省市的市长市委书记,物价,国税,财政,土地,烟草专卖等局的局长们及法院检查院的院长们拥有小金库,装修豪华的住房,养情妇泡“小姐”,吃喝玩乐,贪污受贿,“白道黑道全通”,跑官买官?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一把手”们培植出来的官员只能形成官官相互,贪污腐败的烂摊子。人们不禁要问,让这样的“一把手”们如此治党,治国,怎么能不出问题?这样的“一把手”们,当初又是被谁提拔为“一把手”的?!
(//www.dajiyuan.com)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
- 防洪大堤遭遇腐败 “豆腐渣”竟是优良工程 (7/30/2001)
- 谁要当呆胞? (7/30/2001)
- 慕绥新腐败牵出20名局处级干部违法违纪案件 (7/30/2001)
- 广东上千农民抗议官员腐败遭镇压 (7/29/2001)
- 广东上千农民抗议官员腐败 (7/29/2001)
- 武警是产生当今中国黑社会的恶源 (7/28/2001)
- 贪官自言,惊世骇俗!! (7/27/2001)
- 胡长清的”下家”一个一个倒台 “上家”何日浮出水面? (7/27/2001)
- 奥运,“中国的奥运”?— 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矛盾 (7/26/2001)
- 中共公布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查处经过 (7/25/2001)
- 徐州小煤矿爆炸:阳奉阴违映射腐败现象 (7/25/2001)
- 蒋艳萍”家族腐败”触目惊心 (7/25/2001)
- 摩尔多瓦总统指控警界腐败立誓要进行整肃 (7/25/2001)
- 广西原玉林市公安局局长韦钦芳腐败被判17年 (7/25/2001)
- 大陆乱象:城管党干部为争小姐发生大规模冲突 (7/24/2001)
- 梁京 : 大陆农村的财政危机(下) (7/24/2001)
- 广西原公安厅副厅长胡炎忠因涉嫌腐败受审 (7/24/2001)
- 杨支柱:中国的捐官文化 (7/23/2001)
- 上官天乙:”一把手”带头腐败 怎么办? (7/23/2001)
- 汪洋 : 由沈阳市长慕绥新腐败案所想到的 (7/2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