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23日讯】 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显而易见:6月13日下午,当记者为了旱灾问题在国家气候中心采访时,随着电闪雷鸣,一场酝酿多时的大雨终于落了下来,密集的雨点打在爬满窗框的爬山虎叶子上啪作响,但与记者的兴高采烈相比,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的表情淡淡的,“这是一场雷阵雨,”他说,“真正能够缓解旱情的是一场透雨。”
陆均天没有错,虽然由这场雨揭开序幕,其后几天北方连续发生降雨,但由于降水的不均衡和范围的局限,相对北方地区今年持续高温干旱的状况,这一点降雨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记者的高兴也没有错,因为尽管这场雨威力有限,但在土地如此焦渴的时候绝对是“救命甘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在6月18日发布的消息也证实,土地受旱面积大幅度减少。
陆均天认为,今年的干旱并不是什么大的气候异常和突变现象,否则他们也不会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多次预报出来。
今年干旱的严重性在于是几年来干旱的累积效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华北地区大部分是干旱的第三年,而在辽宁一些地方,干旱已经进入第五年。媒体普遍对这一点极尽渲染,但陆认为,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是异常,因为在历史上连旱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说在今天50岁以上的人留下惨痛记忆的1959—1962年的连旱。
记者后来采访到的另一位专家高庆华在谈及旱灾时的冷静与陆均天一致。高是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他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资料,而这些资料非常有助于理解他们的这种态度———因为中国的旱灾实在是太频繁了,实在很难再让专家们大惊小怪。如果不追究更远,而只是刚刚过去的20世纪,区域性的严重干旱期和极旱年就有:1899—1900年、1928—1929年、1941—1943年、1959—1962年、1972年、1978年、1980—1982年、1986—1989年、1991—1992年、1994—1995年、1997年后面的年份就是我们正在面对的连旱。
重旱和极旱是根据农作物受灾程度划分的:重旱的受灾率为20%—40%,成灾率为10%—20%;极旱的受灾率等于、大于40%,成灾率等于、大于20%。
让专家们耳熟能详的数字却让记者感到震惊,旱灾为何如此频繁光顾中国?这是不可逃避的宿命吗?
中国处在一个大干旱期的中间
从中国的气候类型看,的确易发旱灾。中国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欧亚大陆,还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三个大地形对中国气候影响很大。陆均天说,这造成中国独特的季风气候特点,一是降水集中在夏半年(4—9月),二是容易发生异常变化,三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北方只占全国水资源的16%,但耕地却占三分之二。
就今年来说,高庆华认为,虽然春旱是既定事实,但因为北方真正的雨季还未来到,所以还不能从总体上说“今年旱灾大势已定”,说不定今年还有可能洪涝。
当然,这些小的变数是不能与大的定数抗衡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旱灾可能无法逃避。这个“相当长的时间”长达100年,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干旱期最干旱的中间。
高庆华说,研究近500年来的中国史,可以发现,从1479年到1691年是一个长达213年的干旱时期,而从1692年到1890这199年就比较湿润,从1891年到现在又一直处于干旱期,到今年正好是110年,如果和上个干旱期周期大致相同的话,到结束还有将近100年的时间。
200年的一个大周期中间还有尺度不同的周期,如100年周期、60年周期、30年周期和时间更短的周期————比如最短的有两年周期。这意味着在大干旱期也有相对的多雨期和少雨期。比如,虽然20世纪整个是干旱的,但90年代就是一个相对多雨期,但从2000年到现在,就相对少雨,按10年周期来看,到2010年之后,可能又会进入一个相对多雨期。
这些周期,是从经验即从统计学上说的,现在从物理学上还无法达到解释水平,高说。
中国的干旱问题当然不仅仅是降水量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旱灾问题日趋突出,首先是自那时降雨量大幅度减少,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以河北省为例:20年以前每年靠降水增加的水资源是200亿立方米,用水是40亿立方米,比例是20%,80年代以后,平均降水增加170亿—180亿立方米,但用水达到230亿立方米,已经成为负的数字。所以,现在看来,南方的涝未必每年会有,北方的旱估计会持续下去。
旱灾是威胁最大的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在所有的灾害中,现在看起来影响最深远、最严重的灾害是旱灾。
从历史上看,大旱之年死人最多,比如1877年光绪年间的大旱,北方死了1300万人;1929年的大旱,陕西88个县颗粒无收,饿死250万人;甘肃58个县大灾,共计230万人死亡,其中140万人死于饥饿,60万人死于疫病,30万人死于匪祸。 当然,今天与过去相比,旱灾对中国的危害方式和破坏损失程度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死亡人数减少,但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及工农业产值损失不断增加。
由旱灾首先带来的是粮食问题,中国平均每年667万公顷到2667万公顷农田受灾,最高到4000万公顷,每年减产粮食数百万吨到3000万吨。一到大旱之年,我国粮食减产大约有一半以上来自旱灾。中国贫困县的分布和旱灾分布基本是一致的。关注今年旱灾的人都知道,官方已经预测,由于今年大旱,粮食价格将稳中有升。
由于受到粮食减产的影响,农民会出现临时的迁移。这无疑会影响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但与历史上大旱之年饥荒造成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不同,“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因为旱灾因素造成的劳动力转移只是暂时现象,在气候条件转好之后他们还会返回家乡。因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地关系远不如传统的打工大省四川、贵州、江西等那么紧张。
旱灾发生地的建设更为重要。温铁军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业粮食生产取得的大幅度提高,与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在今天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普遍不再像以前那样得到重视,在一个农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这一问题值得警惕。
相对于干旱更为凸显的农村,人们往往忽视它对城市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也非常大。中国现在有667个城市,其中有400个缺水,比例高达70%。高庆华说,中国工业产值水资源的消耗量比重比国外大好几倍,过去统计每年因缺水工业产值的损失有几百个亿,现在看来可能不止。
旱灾引发的问题不止于此,它导致沙化面积快速增长,沙尘暴增加。今年沙尘暴一直推到北京以东。沙尘暴的威胁在于破坏了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地资源,而没有草没有树也会影响降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旱灾还导致地面沉降。中国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和工业产值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或沿海地区,这些地方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有的竟然降到几百米以下,形成很大面积的水漏斗,导致地面沉降。高庆华说,中国现在有7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沉降有的达到20多米。地面沉降在降水之后因为水流不畅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会发生排污困难,对建筑物产生损害,甚至导致地裂缝。而在黄淮海这一带,地面沉降可造成海水倒灌,莱州湾现在每年因此造成的海水入侵达到100多米,等于每年有几十万人、几十万亩田地受到海水入侵的威胁。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描绘的景象是没有水喝、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地面沉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全破坏了。
高庆华说,在21世纪,旱灾对中国的威胁可能超过水灾。
21世纪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条道路上,旱灾已经注定如影相随,这是一个决不能忽视的幽灵。
转自<<万维读者文摘>>
(//www.dajiyuan.com)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