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远古文明之光的河姆渡文化延续了2000年左右,在距今5000年前后,突然向外迁徙了。考古学者指出,洪、涝、潮灾害是7000年河姆渡文化迁徙的直接原因。
原河姆渡博物馆馆长邵九华通过对河姆渡地理环境分析后提出:“河姆渡文化的兴衰与余姚平原水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
邵九华指出,从遗址地层堆积看,河姆渡文化时期至少发生过两次持久不息的特大洪水。第一次发生在距今6000年前后,第二次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第二次洪水不仅淹没了河姆渡人的家园,而且还在遗址和南部的四明山之间冲刷出一条100余米宽的姚江,使原本北排的姚江改成东泄。姚江改道后不仅给先民上山狩猎采集设置了严重的自然障碍,更为严重的是,从此咸潮一日两次倒灌进来,土地因此而盐渍,使他们赖以为生的水稻从连年减产到颗粒无收,这样不得不放弃这块生活了近2000年之久的土地。
从文化遗迹上看,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底部28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密密麻麻的木桩和纵横交错的木构件。木构件散乱于桩木之间,其中较大的长圆木(屋梁或地梁、龙骨)较为整齐地横卧于木桩西侧地面。当时,滚滚而来的洪水轻而易举地冲走了屋顶的茅茨和树枝,落水的长圆木多数也漂流而去,只有少数被木桩挡住而保存下来,它们是洪水的痕迹。
从地质资料看,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和第二文化层自西向东逐渐增厚的淤泥层,这又是一次特大洪水的遗迹。(资料来源:历史在线,略有”h改)
(转自<<正见网>>)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