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兰花大王”,“大观园”葬花作结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18日讯】这是一个延续三代的花农的故事:林肇熙与父亲四八年由新加坡来港,于钻石山大□村兴建“大观园农场”,引进世界各地的奇花异兰,成为香港的绿化先锋,获得政府奖状奖杯不下八百余件,也被传媒封以“兰花大王”的美誉。七六年父亲去世,林肇熙遵父嘱,续以美化香港为己任。辛勤耕作半个世纪,现年八十一岁的林肇熙眼看是时候将父业子传,却不料政府下令清拆大□村,全港
最大的寮屋区即将片瓦不留,林伯园内的三千多盆奇花异兰也将无处容身。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自己又无钱买地,政府正式清拆的前一晚,林伯挖了个深坑,将三十多盆兰花投入黄土,揭开了葬兰的序曲,故事也渐入尾声。
“大观园”似乎总逃不了没落的命运。《红楼梦》的“大观园”以林黛玉葬花作结,现实的“大观园农场”,林伯葬兰是向天发出的最后一记怒吼。
大观园农场在五、六十年代显赫一时,是香港最早引种兰花也是目前保留最多名贵品种的兰场,像价值五万元、现已失传的岭南名种秋兰,林伯园内仍有四、五盆,余下的那些,总值几近五百万。最新消息是房屋署后天将绝水绝电,五十三年家业一朝尽丧!
这些日子,大观园气氛明显不同:清清静静的,听天由命的。怒气,都写在横幅上,挂在树干上,甚么“仟状诉冤情,港府营悲城”之类。旁边,“大观园农场”、“环保先锋”的牌子下面,就埋了三十二盆兰花的土坑,埋完翌日,已被人盗走几盆,真个是趁火打劫。
大观园不是没有经过风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两次十号风球,水浸到过膝盖,园内五成以上的花卉被毁,损失以数万计。这是天灾,避无可避。
大□村清拆,林伯两老和大儿子要迁去三百余尺的公屋,人是其次,问题是“居住”在一万八千尺农场的二千八百盆兰花和五百盆杂花,政府却不肯提供地方安置,草草赔了一百六十万了事。
“西贡的地皮,少说也要六百元一尺,八千尺的地方要近五百万,加上搬运、建筑,起码要一千万,哪来的钱?”林伯说来没了火气,只有摇头。
他又不肯贱卖。“今天要拆的是大观园,若将兰花贱卖出去,可能会拖累其他同业,我们不想整个兰花市场遭殃,所以,宁愿一棵都不留。”说的是林伯的大儿子,他几年前也开始全职帮老父打理农场。
“一棵也不留”的意思,是林伯打算将杂花和植物盆景送给学校,少数名贵的兰花会送给识种的兰友,其余的,就等铲泥车开进来好了,夷成平地好了;新居,一棵也不会摆,正式死心了。人祸,比天灾更心寒。
“这行风险这么大,不会再经营,不会再复业。”大儿子显然比父亲坚决。这回,轮到做父亲的天真了。访问时,还未接到房署的最后通牒,以为还有个多月的宽限期,问林伯是不是还心存希望,他颇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儿子一句话泼醒老父:“不要妙想天开了。”
林伯的天真不是没有道理。七八年和八八年,政府也曾两次提出收地,而林伯考虑到钻石山环境日渐变差,也有意将农场搬迁至西贡一带。后来因为计划一改再改,最后搁置了。
“那时候的布政司钟逸杰,也是我的客人,是他答应为我找一块地,现在政府都变了,唉,正式一代不如一代。”林伯慨叹惜花人不再。
林伯在大观园的美好回忆,都在六、七十年代。
大观园是那时候进口最多洋花的农场,单是玫瑰就有六百多种,花王也有十三个,不但为各大商场、酒店(像海运大厦、半岛酒店)提供绿化,也吸引不少名流官绅的光顾。而林伯由专种杂花改为专种兰花,也是得到当时两大名医李德祥和梁信源(旧时娱乐戏院老板之子,周梁淑怡兄长)的鼓励,香港最早成立的兰花会,也是由两位促成,林伯负责联络,并以大观园为据点。
“那时候喜欢兰花的多是有钱人。梁信源医生每星期带我父亲去新界看他种的兰花;住山顶的养和医院老板李树芬,平时星期六打猎回来,穿猎装就来我这儿买玫瑰;维他奶老板罗桂祥喜欢杂花,他太太就喜欢兰花还有何东家族的何鸿銮、何鸿超,中巴老板颜成坤,利舞台老板利铭泽的二公子”
但林伯眼中的惜花人,要么老去,要么移民。“最近这十几年,老一辈的子女都以创业、赚钱为主,哪来的闲情雅致?好像永隆银行老板伍宜荪,宁愿将喜欢的盆景卖给或送给日本人也不留给儿孙,因为知道他们不懂得欣赏。”
认识有钱人多,林伯没想过发达,反倒为人“创富”。那时候,一街之隔的新蒲岗工厂区,常有工人走来向林伯偷师,林伯免费教他们种兰花,待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又介绍给人当花王,每星期去一、两次已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林伯最开心的是七六年,由一群教师和公务员成立了兰艺会,迄今仍保持有四、五百个会员。“终于有普罗大众欣赏兰花,而不只是有钱人。”林伯说。兰花或许后继有人,但这个延续三代的花农的故事,终于要在第三代腰斩。
故事的结尾是:大观园的“遗物”──八百多张奖状,正在申请写入健力士纪绿,也看香港的文化博物馆是否有心收藏,用以见证整个香港花卉的发展史;而林伯收藏的数百本花卉专书,据说将会送给中文大学;兰花,生之于土归之于土;至于林伯,祝愿他安享晚年!(转自苹果日报)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