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謝田
中年以上的國人,對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又譯「施亞努」)應不陌生。這位笑口常開、頸帶花環、在「階級鬥爭」的年代給國人帶去雙手合十之禮的柬埔寨人,提醒著我們東方文化中禮佛敬天的傳統。那時西哈努克和賓努幾乎是國際友人的全部,人們也常納悶兒他們為啥整天往中國跑。信息封鎖的國度裡,物質又匱乏,於是傳言紛起,遂有一個西哈努克和螃蟹的軼聞...
那天問班上二十來個MBA(工商管理碩士)學生,如果有兩輛價錢相同的汽車供挑選,一輛是德國的奔馳(Mercedes-Benz),一輛是日本的凌志(Lexus),你會選哪一輛﹖結果絕大多數人都選奔馳。我進一步問,你們是知道的,從汽車質量、可靠性來講,凌志是遠高於奔馳的﹔考慮到這一點,你們還做同樣的選擇嗎﹖結果呢,學生的大多數還是選了奔馳。
在企業管理各界,要成為領軍人物,氣度不夠是不行的。不論是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或媒體之前,面對那些嚴厲的質詢、不善的批評、嚴苛的責問,都需要經理人有豁達、大度的心態。尤其是,這種氣度的實質是大忍和寬容之心,而這種心境的具備是商學院的教學不能完成的,需要道德的熏陶和社會的歷練。
許多跨國公司及其品牌在全世界家喻戶曉,可人們經常不清楚它們究竟算是哪個國家的。比方在美國,從火石輪胎(Firestone)、漢堡王(Burger King)、克萊斯勒(Chrysler)汽車,到電視指南(TV Guide)雜誌和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人們耳熟能詳,但即使許多在職攻讀MBA的學生,也都不知道它們的擁有者其實都是外國人。從另一方...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文化的衝擊(Cultural shock)。在一次溝通技巧的討論課上,老師要大家講講各自文化衝擊最強烈的例子。我說我的第一次衝擊是剛來美國時,飛機在洛杉磯降落,在機場上空從舷窗看下去,發現地面有成百上千整齊、閃亮的光點,就問鄰座是什麼,他說是停車場上的汽車。記得當時非常吃驚,因為從沒看到那麼多汽車在一起。其他人也談了各自有趣的經歷。
燕園求學時,對北大的園中園頗感興趣,什麼燕南園、燕春園、蔚秀園、郎潤園、杓園的,讓人浮起懷古的幽思。從宿舍去大圖書館,往往抄近道橫穿燕南園,裡面一棟棟灰磚小樓據說都是給大師級的教授的。一次拜訪了其中一位歷史教授的家,果然是幽靜的很。
古人說一諾千金,那些讓洛陽紙貴的優美詩句,也可以一字千金,足見善言信語的無窮力量。在今天社會,一個字一千萬美金的例子現在居然也有了。
八十年代在北京,一次去西郊的香山飯店,正趕上那年中國的人大、政協開會,許多政協委員住在那裏。記得一個人大代表抱怨說,他們來自各省的代表受到歧視,吃的、住的等各項待遇都不如政協委員們,言下頗有微詞。不過即使如此,當時在賓館裡聽到代表、委員們關起門來,敢一般人所不敢言,慷慨陳詞、針砭時弊,感到非常的振奮,覺得他們良知未泯,中國還有希望。只是呢,這些精彩的發言連被...
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交談時,有時會涉及所謂的「whistleblower」(吹哨者、揭發者)的問題。這個話題很微妙,因為它涉及到人們內心世界那些很細微、往往不願與別人分享的東西,它甚至可能是一些秘密、一些或許根本不能拿出來示人的東西。
運籌學中有個「及時制」或「JIT」(Just-in-Time)的方法,常用於汽車製造。見過汽車流水線的人,都應該印象深刻。流水線這頭,是一個個孤零零、毫無生命跡象的零部件,流水線那一頭,是一個個五臟六腑俱全、一擰鑰匙就能開走的新汽車生命。
半個世紀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教授莫裡斯‧艾德曼(Morris Adelman)說﹐“度量市場競爭強度一個不太精確﹑但挺有用的指標﹐就是看那些不成功的競爭者憤懣的程度。”他的意思是說﹐如果領域內的一些競爭者憎恨其它競爭者﹐生意做不下去了﹑甚至在“抱恨終生”中垮臺了﹐那這就說明該領域的競爭是健康的。反之﹐競爭是不健全的﹐而一般大眾可能因此要頂缸受氣了。
佛家說﹐人都有生﹑老﹑病﹑死。很遺憾﹐對不能翻然了悟﹑有幸得到佛法真道的眾生﹐這四關還真是誰都別想過得去。更有甚者﹐在“老”與“死”之間﹐另有一段許多人感到害怕的日子﹐那就是“退休”﹐和跟退休有關的養老﹑養老金﹑退休金等東西﹐這些讓人感到很累的東西。
美國社會的管理﹐在聯邦之下有州政府﹐州之下有郡政府﹐如果你住在城市的範圍之內﹐市府也管得着你。一般來說﹐各級政府各抽各的稅﹐各有各自管轄﹑服務的範圍。郡政府之下﹐則往往是最基本的社會單元﹐居民小區(Subdivision)。
農歷新年前﹐照例會看到大陸返鄉潮﹑乘車難的報導﹐看着那些肩背大包小包﹑急于年三十前趕回家的民工﹑學生﹐總是百感交集。在一般社會裡﹐如果商家看到這樣的人潮﹐那麼多人為了回家不惜工本﹑花錢不皺眉頭﹐會高興的在作夢時都笑出聲來﹐而中國人怎麼就笑不出來呢﹖
2000年總統大選時,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人照例用熱鬧非凡、喜劇性的方式介紹候選人。介紹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高爾(Al Gore)出場的,是電影演員湯米.李.瓊斯()。瓊斯和高爾的淵緣呢,是在哈佛讀書時他們曾同住一個宿舍。
從小到大,從中國到美國,這些年住過的地方也不算少了。從小時父母單位的樓房、到農村下放的瓦房、再回到城市的平房、到大學擁擠的宿舍、到美國的公寓,到買自己第一棟房產,再到一次次搬家、買賣房子,就像住店一樣,長則七、八年、十來年,短則一、兩年。有時想想,人生何嚐不是如此,逆旅小憩,常讓我們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園。
商管類的學術刊物,如市場、金融、會計,或管理學的,人們一般是不讀的,因為它們大都在用複雜的模式驗證抽像的理論框架,枯燥無味。但也有少數例外,以前有個研究乞丐和無家可歸者消費行為的文章,讀來就蠻有趣的。
現今社會,買股票的人不少,帶著一夜暴富心態入場的,也為數眾多。這些人中,有多少是頭腦清醒、長期投資而不是短線投機呢?比方說,許多人都讀上市公司的年度報表(Annual Report),但如何解讀,應得上那句「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俗話。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新「八旗子弟」,亦即中共高幹子弟,或稱太子黨的,他們的財富及其在商業領域的權勢的討論,又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日前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的採訪,節目主持人也談到了在中國的太子黨、他們手中的財富、所控制的金融、外貿、國土開發、大型工程、證券等領域,以及這件事背後的社會意義。
在旅行中住入旅館或者離開結賬時,不管你付了30美元一晚或者300美元一天,相信許多人心裏都會嘀咕一下,這旅館到底賺不賺錢、或者賺了我多少錢呢?
節日期間,帶女兒去佛羅里達,她剛贏了兩個鋼琴比賽,一個是巴哈的,一個是蕭邦的。作為物質獎勵,她得以寒假去夢寐以求的迪斯尼。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最喜歡的,是公平和獎懲分明。美國的國民性中還有一點,就是做什麼事喜歡得到立即的回報(instant gratification),這在美籍華人的子女中也很明顯。
每年從感恩節到聖誕、新年這幾個月,是零售業最忙的時候,歐美商家年銷售額的一半,都是在這期間完成的。當購物的人們湧入商場、為親友購買禮物時,大多都會在花樣繁多的新產品前眼花繚亂。消費者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在哪一個新產品前面打開荷包,是企業家們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的緊盯著的。而這些產品開發中的創新過程、箇中的辛酸,則是人們在滿心歡喜的拆禮物時,從來不去注意、也無暇...
國際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中,在對比世界各國時,教科書中經常提到的,是為什麼俄國人比中國人教育水平高、資源更豐富,但其市場經濟的發展卻停滯不前。研究結論之一是,中國人天生的具有自由企業精神,而俄國人不具備這種自行創業的願望,而更依賴於政府或他人。
加州一個叫羅恩·斯汀(Ron Steen)的大學生,最近把自己放到了電子灣(eBay)的網站上拍賣,準備用賣的錢付學費。他說,會用以後收入的2%付給購買自己「未來」的買主。當然了,他不會太賤賣自己,拍賣起價十萬。斯汀還補充說,「買我是物超所值的,我非常的聰明。」他覺得他會每年掙至少12萬,到65歲退休,那時,今天花十萬的「投資」者就會持平了。
常有人說商場即戰場,戰場如商場,有時看起來還真有幾分道理,軍隊的將軍和企業的經理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鴻溝。許多美國軍方的將領轉業後,都變成了大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許多公司呢,也樂意僱用軍人,尤其是前海軍陸戰隊、特種兵海獅隊等的退伍軍人,說他們懂「Discipline」(紀律),知道怎麼樣把事情最有效的辦好。
夏天的時候,家裡的冰箱突然不工作了,這可是很少見的事。一般來說,在美國家電還真是很少出毛病。我們的洗衣機和烘乾機是十四年前買的,現在還好好的。離開田納西的時候,房子租給了別人,搬家時我們把冰箱搬走了。但管理房子的經紀說,你們應該給租戶留個冰箱。我說,那怎麼辦呢,需要買個新的嗎?他說不用,買個舊的就行了。
那天在亞特蘭大的地鐵車廂裡,看到了一個可口可樂的新廣告,是一種新的可樂產品,帶咖啡味道的,叫「BLAK」。據說是一種帶汽的飲料,看來可口可樂想要進攻咖啡飲料的市場了。不過呢,像這種全新產品的廣告對可口可樂來說,不是總能見得到的,他們更多的廣告花費,還是主打他們的拳頭產品,如一般的可樂、減肥的DIET可樂、和瓶裝水等產品。
一次與一個友人談天,說起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如果都能每天、每時、每刻都講真話,永遠不講假話,那該有多好啊。如果真能做到這樣,我們生活的世界也許就會很不一樣了呢,可能離天國世界、神仙的境界就更近了一步,也未可說。
聽說中國的外匯存底,最近快要達到一萬億美元了。這一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呢,要是分給全中國的老百姓,每人可拿到700多美元,這到也是蠻不錯的。記得兩年前,有一次布什政府給美國人民減稅,每人可以拿回200美元,我們家好像收到了一張600元的支票,錢不多,但也不無小補,我們可以多下幾次館子。
在美國的校園裡﹐師生的互動是非常頻繁﹑也非常輕鬆﹑自在的。經常的﹐教授自己的學生﹑甚至不修自己課程的學生﹐都會時不時的闖入辦公室﹐隨便問一些問題。私立大學裡﹐學生們比公立大學裡更願意接觸老師﹔私立學校也往往有明確的規定﹐很多方面學生和教職員工享有同樣的權利。
共有約 67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