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朱孝貞採訪報導)第一屆海峽兩岸腦功能與神經造影研討會於9月2日3日兩天在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舉行。此次研討會針對兩岸學術界腦功能與神經造影領域的交流,活動邀請兩岸在此領域有卓越研究與貢獻之學者進行報告與交流。研討會議題包括針灸、疼痛、情緒知覺、社會認知、同理心、問題解決與決策、神經精神疾患、神經纖維網絡、神經功能網絡、腦部型態學、神經工程,及腦機介面等熱門議題。
今年先由臺灣國立陽明大學 腦科學研究中心主辦,明年將由大陸主辦,之後便由兩岸輪流主辦。兩天的報告與交流安排的很緊湊,每位演講著只有30分鐘時間。總共有21位在腦科學上有顯著貢獻的學者作研究成果報告,每天演講完安排30分鐘圓桌討論時間,與會者有問題可直接請演講者回答,使得聽講者都獲得很大收穫。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謝仁俊幽默風趣的主持兩天的研討會,演講者也以輕鬆方式報告,使得整個會議進行不枯燥。主辦單位更精心安排了上午茶與下午茶的充電時間,讓聽眾與專家有互動交流機會。
交通大學林進燈教授的腦機介面新發明:
林教授表示,緊張,昏睡,注意力不集中是日常生活會遇到的事。雖不需要看醫生但會引起危險性,引發他研究腦機介面朝生活化的想法。利用腦波圖可算出正常、緊張、有疾病時的各種腦波變化特性,研發輕巧方便的腦波測量器。林教授研發的腦波測量器不同於以往的儀器體積相當大,受測者又要靜止不動才能偵測。
此測量器是無線的頭帶式,受測者可戴著到處走,正常生活與工作。它可多方面的運用,在日常生活健康醫療上可藉此偵測生理訊號包括心跳,血壓等,讓工作忙碌無法每天固定量血壓的患者自動將測量結果經由無線網路傳輸到電腦或手機。駕駛戴著輕便腦波測量器,當偵測到駕駛有睡意時可透過回饋網路聲音警告開車者不要打瞌睡。
臺大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曾文毅教授:
曾教授是核子工程跨領域到腦科學研究,他說早期腦部研究注重神經細胞黑質的研究,忽略神經纖維白質的研究。現發現神經傳導需靠神經纖維,利用水分子擴散作用經由最新的腦部掃瞄技術──核磁共振MRI將大腦的網路結構圖已大致完成。使得老年失智症與其他神經疾病在未發病前就能偵測出神經網路有缺陷,可提早治療延後病發。
謝仁俊教授一再呼籲其他領域專家學者跨領域到腦科學研究,使得腦科學研究更上一層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