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劃 成功讓台外交向下紮根

【大紀元9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詹家琪台北特稿)許多大學生會利用暑假打工或出國遊玩,但有年輕人選擇到位於南太平洋的友邦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外交部今年暑假創新辦理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劃」,成功讓外交工作向下紮根。

為配合活路外交理念,並運用台灣在文教與科技方面的優勢深耕邦誼,外交部今年首度推動「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劃」。

這項計劃邀請輔大、台大、政大學生組成6個團隊,於7、8月間分別前往太平洋6友邦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為當地學生舉辦為期2至3週的暑期夏令營。最後兩團學生已於8月24日分別自馬紹爾與吐瓦魯返回台灣。

多數青年大使團同學未曾造訪亞太友邦國家,藉此行拓展見聞、留下難忘的回憶。亞太各國友邦反應極為熱烈,一致肯定,外交部也計劃明年將開始在23個邦交國推動。

記者專訪6名通過激烈甄選和培訓過程才得以參與這項計劃的學生,他們侃侃而談充滿歡笑與淚水的異國經驗,異口同聲表示,當地人熱情開朗的性格、豐富的南島文化與美不勝收的海島風光最令人難忘。

*第一類接觸 多元學習活動認識彼此文化*

輔大廣告傳播學系三年級的原住民學生根亞平表示,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文化淵源甚深,造訪吉里巴斯讓身為賽夏族人的他倍感親切。

他指出,吉國人民以挑眉方式打招呼與原住民相仿,許多用語發音相近,說英文時也都會在句尾加上「gi」當語助詞,「感覺很像看到親人」。

就讀輔大廣告傳播系的廖珮含說,諾魯總統在國宴上誤認一位來自台灣的排灣族女學生為當地人,事後還特別親切問候。

除了文化淵源拉近距離,造訪馬紹爾群島的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四年級學生吳奕辰表示,他們以拋磚引玉的互動方式融合學術與文化課程,不但讓馬國學生更了解台灣,也讓台灣有機會進一步認識馬國,兩國青年協力完成文化交流。

吳奕辰說,馬國學生出席率超高,一班25人每天都有9成以上出席,「當地華語志工說如果他們的班出席率有這麼高,就要感動到下跪」。

政大民族所碩士班的賈君安訪問的是平均海拔僅4公尺吐瓦魯。她表示,透過輕鬆有趣的活動帶領與當地學生分享中華文化、傳統歌謠、進行武術教學與舞蹈創作等活動,吐國學生全都熱情參與,每每欲罷不能。

賈君安說,「他們很勇於學習每一樣你要教他們的東西,吸收能力比我們還強」、「我覺得他們藉由跟我們交流,才知道台灣在做甚麼」。

她指出,吐國學生藉由這樣的接觸認識台灣人的熱情友善,開始對台灣產生興趣,甚至激起他們爭取獎學金到台灣念書的意願。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的鄭郁儒對於索羅門學生有禮貌、對學習十分有熱忱的表現,印象深刻。她說,有一次索國學生早上4點起來做傳統岩石燒料理給台灣學生吃,但上課時沒有人打瞌睡,一樣反應熱烈,讓她十分佩服。

輔大資訊工程學系四年級陳浩維訪問有「彩虹的盡頭」美稱的帛琉,特地為當地20名菁英學生設計數理、科學等課程,因為較其他南太島國富裕的帛琉有9成以上的人口擔任公務員,而這些學生以後很可能都是政府官員。

曾到菲律賓擔任國際志工的他說:「以國民外交方式把台灣行銷出去,滿有成就感的。」

在諾魯,台灣學生設計的課程也讓諾魯同學捨不得翹課,出席率比一般上課日高出50%。

廖珮含表示,原先準備的音樂課程原本有102人報名,因此帶了110個陶笛。但在歡迎會上卻只來了50幾個人,害他們一直拜託諾魯學生要找同學來。但沒想到後來人數暴增到150人,還有別的學校的人偷偷跑來上課。

她說,台灣學生離開那天是星期五早上,發現有很多諾魯學生來送機。大家哭成一片快死掉,機場還廣播「真的是last call」。後來當地老師寄e-mail說,那天只有15個學生去學校上課,其他沒去上課的學生說,「課程都已經結束了,老師都回台灣了」。

*第二類接觸 文化差異印象深刻*

談到對友邦人民最深刻的印象,6名大學生都覺得是當地慢活與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尤其是對於感情表達一點都不扭捏做作,熱情程度甚至讓他們有些受寵若驚。

賈君安指出,吐瓦魯人表達情感和他們實際感受是一致的,會毫不保留地表達對他人的喜愛。相較之下,台灣人感情上的表達不明顯也不是很願意,而自己也已經習慣這樣。

賈君安表示,吐國人開心的時候,不管男女、年紀,都要給人一個很大很用力的擁抱,因為他們很真誠看待朋友。她還曾被一個14歲的吐瓦魯小男生捏臉、摸頭,只因為覺得她很可愛。

賈君安說:「我們離開時,那些學生一直跟我們說『很想念你們,趕快回來吧,你們都把我們的心帶走了』。」

根亞平表示,在吉里巴斯真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誼以及感情的表達原來可以如此深刻,在台灣就沒辦法做到。

另外,當地人對生命的態度自然豁達也讓台灣學生敬佩。鄭郁儒說,有個女學生外婆過世當天仍舊去上課,只表示外婆年事已高,而稍早也已經將她下葬。因為索羅門人覺得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應該樂觀看待。

這樣樂天的性格也表現在吐瓦魯和吉里巴斯人民面對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有一天他們的國家可能被淹沒的危機上。

賈君安表示,雖然吐瓦魯政府已經在思考可能措施以因應這個問題,當地卻幾乎沒人擔心。

她說,吐國94%人口為基督徒,他們樂觀認為上帝不會讓這種事發生,若真的發生了也是上帝的旨意。

根亞平說,雖然吉國人知道氣候變遷的問題,但面對自己國家可能在50年後消失,卻是以「沒那麼容易沉吧?」回應,因為他們都很樂天知命。

*第三類接觸 順手牽羊叫分享*

廖珮含說,「諾魯人民的快樂並不在於物質的享受,在於他們很珍惜、滿足,樂於分享」。

她說,例如當地有一種吃了會讓舌頭變紅色的糖果,下課後台灣學生絕不會只看到一個人的舌頭變色,因為所有人都很樂於分享。

根亞平表示,吉里巴斯也是一個分享社會,甚至被台灣農技團戲稱為「共產社會」。有一次跟一個當地學生回家,發現她家坐滿陌生人,只因為她家有電視和影音播放器。

鄭郁儒指出,索羅門也有類似的制度,稱為「one-talk」,意指「我們說同一種話」。譬如,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到朋友開的商店予取予求而朋友不能拒絕。因此索國路上沒甚麼乞丐,很窮的話,親朋好友都會提供支援。

她說,「聽說索國總統還把自己家前的橋切斷,因為太多人要來要東西了」。

吳奕辰表示,馬紹爾的台灣農技團教導當地農民種得最好的是木瓜,因為生長期短、價錢又好,但市面上很少看到。因為農戶雖然窮,豐收的木瓜卻全部拿去送給親朋好友,不會拿出來賣錢。

他說,「當地人結婚時,親朋好友甚至可以把新人家的東西全搬光」。

廖珮含表示諾魯也有類似習俗,她說,「諾魯人會開派對慶祝1歲與21歲禮。其他人都可以到你家把你的東西搬走,壽星如果是女生,甚至人也可以帶走」。

*交流計劃成果豐碩 雙邊建立深刻情誼*

談到此次交流計劃對於自己的影響,鄭郁儒表示,學習到索國人民對生命自然豁達的態度,讓她在面對不開心的事情時,能以「take it easy」的態度來面對。

身為基督徒的賈君安表示,看到吐瓦魯人民在信仰上所得到的,以及信仰在他們生活上的實踐,對自己影響很大,讓她重新思考很多事。

她說:「衝擊很大,收穫很多,衝擊都是好的。跟他們相處上的收穫太多了,多過我們要給他們的。」

以當志工為志向的廖珮含表示,這是她第一次的國際志工經驗,覺得做志工帶給她很大的快樂,受惠者的一個謝謝就會使自己開心很久很久,而且出去了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她說,「除了喜歡諾魯簡單的生活,更喜歡他們簡單的快樂,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物質慾望,當他們對於物質的享受降低後,不用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鑽營生活,真的很快樂,相較之下會覺得自己擁有得太多,因此永遠不會忘記要懂得付出」。



外交部今年暑假在南太平洋 6個友邦推動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成效良好,友邦學生反應熱烈。圖為帛琉學生與台灣青年大使團以藝術創作學習彼此文化。(圖片由帛琉青年大使團成員陳浩維提供)(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