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6日訊】我第一次接觸到是在2001年,一位朋友的太太進派遣公司,並受僱於一家醫院的行政工作。
我當時好奇的問,為什麼醫院不請你當正職就好,她的回答是,醫院的目的當然是節省成本,除了可以節省薪資給付外,還可以規避勞健保費用、勞退金費用、資遣費、員工福利…等等,然而,沒幾年的功夫醫院傳出財務危機倒閉的消息。
當然,這並不是說醫院因為引進了「派遣制度」而倒閉,派遣制度一定有它存在的目的。當我問到為什麼要引進「派遣制度」,答案通常是「節省成本」,若繼續追問為什麼要「節省成本」,答案通常是「維持營運彈性或解決財務困境」。在這樣的事業還不成熟時,維持營運彈性或解決財務困境確實能有所幫助,同時經營者更需進一步了解,引進派遣制度會有什麼副作用或後遺症。
人力派遣是由要派機構、派遣機構及派遣員工所組成的三角關係,有時候還得加上政府角色的四角關係。人力派遣制度的引進,台灣早期是以外商的採用居多,到目前為止國內的派遣勞工已經超過20萬人,鄰近的國家如日本派遣勞工也已經超過300萬人。
像日本這樣大量採用人力派遣制度的,想必一定有一些好處,例如:成本的節省、讓正職員工從事更具生產力的工作、更加彈性地人力運用、更為具體的任務分派……等等。因此,人力派遣制度確實提供了一帖藥方,讓公司面對經濟不景氣時,得以舒緩症狀,然而,經過多年的運作與觀察,經營者也漸漸看出它的問題所在,本文就利用這樣的機會,點出經營者所看得到的,及難以察覺的問題。
正職員與派遣員的衝突
日劇《派遣女王》(原譯:《派遣員的品格》)是一部講述日本面臨經濟不景氣時期,許多大公司紛紛裁員,轉而尋找一些臨時人員。劇中的女主角大前春子主張派遣應有的品格,如重視專業、服從命令、嚴格自我要求、不加班、不續約、不重視人際交往等等,在劇中出現多次與正職員工的衝突。
劇中想要傳達的理念是,派遣員應有的品格,春子的自我要求,使得在工作中的表現優異,而常引起正職員的嫉妒。例如劇中派遣員提出商品的新創意而得獎,正職員就極力阻撓。而派遣也會因正職員的表現不如自己,而產生不平的心理。
一旦正職員和派遣員產生衝突,正如圖1所示,當派遣員的表現愈好,正職員感受到的威脅就愈大,進而正職員所採取的對策就愈多,好的對策(也是老闆喜歡的)諸如正職員也同樣追求表現,而不好的對策,會是排擠、搞破壞等手段,此時,派遣員因正職員的行為而感到受威脅,因此,派遣員同樣也會祭出對策,好的對策像繼續努力求表現,不好的對策像故意擺爛讓上司難看,到最後,正職員與派遣員陷入了對峙狀態。我們所期望的是正職員與派遣員產生良性競爭,使得雙方的表現愈來愈好,然而,卻往往不如我們所期望。
公司愈來愈依賴派遣員
派遣員工的制度,原本是希望更彈性地調整營運編制,而成熟的派遣市場,常會出現要派公司愈來愈依賴派遣員的情況。如圖2所示,當公司需要營運編制更為彈性或解決財務困境的問題時,照理應於做好正職員的教育訓練,但當派遣市場愈成熟時,公司會傾向引進派遣員來解決問題。
當派遣員的資歷又不亞於正職員時,再加上派遣員為了能夠得到續聘,更是努力工作求得表現,表現愈好,主管派給派遣員的任務就愈多,因此,派遣員在處理某方面任務的能力就會愈來愈好,而正職員的能力相對就無法精進,最後使得主管會愈來愈依賴派遣員。
派遣制度擴大生產與庫存的變化
隨著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在執行人力政策與產能搭配上,常常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根據學者的研究指出,人力調整政策對生產與庫存的變動有很大的影響,遲緩的人力調整,會增加缺貨壓力,進而引起下游廠商恐慌而下更大的訂單,而造成產銷鏈的嚴重波動。
而人力調整過於快速,雖然能立即提升產能,但對訂單的過度反應,也會讓存貨爆增而提升了庫存的壓力。因此,過與不及都會引發連鎖效應,若在人力政策上矯枉過正,最後反而會導致成本上升,而降低了人力政策所期望帶來的效益。
由此可知,成熟的派遣制度或許就像《派遣女王》劇中所描述,派遣員以任務及專業導向,在時薪內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重視學習與成長,展現出專業的自信與典範,不奢求轉為正職,也不延長續約,不做時薪或工資的小偷,展現出來的是認真的態度,不僅是一般派遣員工的模範,也值得正職員工學習與效法。
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當你引進派遣制度時,除了觀察是否有直接成本節省外,也要注意派遣制度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會間接地增加了你的成本,例如:派遣員與正職員的對立造成工作的影響、正職員能力無法提升,而導致引進更多派遣員而增加的成本、甚至是製造業中人力問題解決了而存貨成本卻因而增加等問題,都是讓企業經營者該深思之處。@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