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5日電)7月消費者、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再創最大跌幅,除核心物價連續二個月負成長,易漲難跌的家外食物指數也首度下滑,顯見經濟復甦力道緩慢下,通縮壓力持續存在,CPI轉正不易。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今年 7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33%」,創38年來最大跌幅,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11%」,創史上最大跌幅。
近期景氣衰退趨緩,市場以景氣出現「嫩芽」形容若隱若現的好轉跡象,不過,景氣終究尚未復甦,以零售端為例,商家持續促銷活動,官員分析,就算廠商成本增加,由於買氣不振,恐也無法輕易轉嫁至售價上。
觀察主計處 7月物價概況,最值得注意之處,為把蔬菜水果、水產品、能源等易受波動的因素都排除的核心CPI,已連續兩個月負成長,7月年增率跌幅更為民國92年7月以來最大。
官員表示,核心物價為觀察物價長期趨勢的主要指標,連續負成長,顯示通貨緊縮壓力有升高的疑慮,也反應景氣復甦力道緩慢的狀況。
此外,易漲難跌的家外食物,7月物價指數也首度出現負成長,根據主計處統計,7月消費者物價中,家外食物指數年增率「-0.2%」,為民國93年6月以來首度負成長。
官員表示,家外食物指數首度出現負成長,主要與促銷活動持續有關,目前景氣復甦緩慢,實質需求的成長空間有限,廠商為刺激買氣,促銷活動使物價下跌;加上去年比較基期較高,使今年以來CPI年增率跌幅擴大。
學者表示,今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跌幅持續創新高,除不景氣外,主因為去年基期太高所致,但由比較基期引發的「通縮壓力」,其實並非太嚴重。
財經官員表示,雖核心物價負成長使通縮壓力有升高疑慮,但不用過度擔心,通縮與景氣息息相關,近期景氣衰退已有趨緩跡象。
至於近期有學者提出,台灣將面臨「停滯性通膨」挑戰,官員表示,例如沙拉油之前漲價,就有人擔心會通膨,通縮、或通膨,其實是看事情角度不同,每個人關心的品項不同所致,若以指數全面性來看,尤其核心CPI負成長,目前應無通膨壓力。
主計處月底即將公布最新經濟展望,主計處今年5月預估,今年全年CPI將負成長0.84%,根據已公布資料,今年1至7月平均CPI負成長0.71%,受景氣疲弱影響,今年CPI年增率恐不易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