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導演李行八十嵩壽 六十年電影堅守道統(四)
【大紀元8月4日訊】李行的作品橫跨台灣電影史,上自台語片、健康寫實片、瓊瑤愛情片,乃至鄉土文藝片幾個階段,獲獎無數,呼風喚雨、桃李滿天下。外國人稱他「台灣電影先生」,而台灣人尊他為「台灣電影之父」。
台灣電影之父 擅於人文寫實
資深影評人焦雄屏說:「不阿諛、不媚俗,忠誠的中國良心,就是李行電影成功的品牌,台灣電影果然在李導這一代起飛了!」
香港《影響》雜誌影評人吳振明也說:「李行的作品是寫實和人文主義的結合物,他的寫實不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以暴露現實眾生為歸依,他的寫實是陶淵明詩般的淡樸悠然的手法,去讚頌中國傳統的倫理、仁愛與孝道。」
李行從「純」和「淡」的隨緩調性中,向我們展露人格與美德的獲致,劇情的走勢,往往完成於上、下兩代的衝突以至求得諒解的過程。
早安台北劇照。本片由於是小野的電影故事大綱與侯孝賢的編劇,讓李行有突破舊有的電影風格,表現一幅洋溢青春悲喜的城市風情畫!
華片倫理傳統 與好萊塢抗衡
名導演侯孝賢說:「我感覺李導演的電影有一種『正統』,意思就是非常『正派』,正派就是一種精神面,不管是道德、倫理或什麼,戲中的人物都很正直,整部電影看起來是很『正』的,這個傳統現在幾乎是七零八落了。」
侯導表示前陣子看到緯來電視的日片《篤姬》,在這部影片當中也可以感受到這一種正統的精神,包括人物的品格等種種,整個電影講的也是這個。在李導演身上一直有這種東西,所以不自覺的就在這個裡面,雖然我一直想拍電影,但不停的被干擾,不做又不行,我感覺現在正好在這個節骨眼,華人電影正好處在一個新的時機,新的開始。
時下有人形容現代的電影,彷彿在一片黑漆混沌中,被「暴力」和「暴露」所宰制,片子愛怎麼拍就怎麼拍,什麼樣的電影都有可能被拍出來,什麼角色、劇本都很隨便,愛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當然也有一些很正、很好的現代劇創造出來。
侯導接著說,好萊塢好的電影我們還是欣賞,但我們還是要有我們自己的電影,華人電影這種傳統的倫理精神,足與好萊塢電影相抗衡,現代電影很容易缺了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正逐漸消失!
中生代影評人蔡國榮指出,放眼台灣影壇,隨波逐流者多,具創作熱誠者少;作品具有獨特風格,又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則非李行莫屬,這個時代正需要像李行這樣的電影工作者。
秋決劇照。
子達片如沐清泉 上影院是一種享受
李行的大哥李子弋,去年底寫給他的一封公開信中談到,即使有的觀眾不怎麼喜歡李行的主題,但看他的片子,那股落葉輕流的韻味,令人如沐清泉、如步秋野,不能不被那清靜淳樸的調子所感染。台灣現年五十歲以上的觀眾表示,過去電影是民眾唯一的娛樂,上電影院看電影是一種享受,來光點看李行這些舊片,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子弋表示,從《街頭巷尾》、《養鴨人家》、《婉君表妹》、《路》、《秋決》、《心有千千結》、《汪洋中的一條船》、《原鄉人》到《唐山過台灣》,這些都是李行經典電影作品外,他自己非常激賞三弟子達的《貞節牌坊》、《日出日落》、《母與女》、《海韻》,尤其是《風從那裡來》與《吾土吾民》。
談到《貞節牌坊》,子弋說正如子達自己的感慨:「《貞》片是我近期作品中較能滿足自我創作慾者。但上映時,不為觀眾接受,票房收入甚差!」
參與演出的演員崔小萍自述:「在中國電影裡,從沒有像《貞》這樣樸實,這樣坦白地描述「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和隱藏著的心靈生活,我們不了解上一代的人是怎麼活,我們也無法啟示下一代要怎樣繼續活下去。那座貞節牌坊不僅表揚女人對貞操的堅貞,也表現了東方人在情感上的固執。」
1966年《日出日落》,子弋認為是子達同一類型電影《原鄉人》的前期寫實作品。李行有意通過《日出日落》,為一群導演所熟悉的安貧樂道、至死不悔的無名藝術工作者提出籲命。
新好男人很中國 堅守道統六十載
《日出日落》戲中的無名作家,如同《原鄉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鍾理和從來沒有受到社會人道的關懷,當1980年《原鄉人》上映時,引發出文學評論家李歐梵的激動:「我非常佩服導演李行的勇氣,把一個作家的一生拍攝成電影,這是台灣影片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每個熱愛中國文學的人,都應該感謝李行先生。」
早在三十年前,李行已有社會人文關懷的作品出現,但不被當時社會所接納。子弋認為,李行目前個人的成就,是把中國電影帶回到優良的寫實傳統中去,傳統的倫理親情與教育,正是李導作品中的主要元素,也可以說是他的美學核心。1
影評人黃仁表示,李行之所以受人尊敬,主要是無私奉獻影壇,再加上他為人正直,愛國、愛父母、愛朋友、愛電影、更愛家庭。在他最得意的電影黃金年代,多少人迷失自己,緋聞不斷,李行卻從不拈花惹草,愛情始終如一。
影評人黃仁以「他是一個真正的新好男人。」盛讚李行,影評人梁良說:「李行,性情耿介、堅守道統。」可以為銘!净(未完待續/連載六之四)
(圖/白亞士、國家電影資料館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