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六年出生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知名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官、科學家、出版商、哲學家,以及發明家。
他的政治家身份可能多過於其他角色:他發明了美國的國家概念,在美國獨立革命的期間擔任外交官,並取得法國聯盟,協助讓美國獨立;科學家的他,因發現電力及理論而著名;發明家的他,發明了雙焦點眼鏡、里程表,以及避雷針等。
但在所有成就當中,最令人震撼的一項發現是,「如何贏得對手的尊敬」(甚至是在麻煩對手的狀況下)。
富蘭克林在賓州州議會時,深受另一位議員頑固的政治對立及敵意而苦。他決定採取行動來化解這一難題,贏得對手的尊敬、甚至他的友誼:事實上,我沒有用卑微的方式來爭取他的認同,而是運用了另外一個方法。
我聽說他的藏書中有一本非常稀有且奇特的書,因此我寫了一封短箋給他,表達我很想拜讀那本書,並詢問他是否可以幫我一個忙,把書借給我看幾天。
結果,他立刻就將書送來。一個禮拜後,我把原書奉還,並附上一封短箋,表達強烈的感謝之意。後來,我們在議會碰面時,他主動跟我交談(他以前從來沒有這樣過),而且非常有禮貌。
之後他顯示出隨時要幫忙我的熱忱,我們因而變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他過世。這個例子再次證明了一句老格言:「幫過你的人,比受你幫忙的人更樂於再多幫你一個忙」。
在多年以後,行為研究學家傑柯爾(Jon Jecker)以及蘭迪(David Landy)做了一個研究,想要驗證富蘭克林的說法是否正確。
在其中一項實驗裡,參與者在比賽中贏了實驗人員一些錢,之後實驗人員詢問其中一群參與者,是否可以把錢還給他們,因為他們用的是自己的錢,而且所剩無幾,結果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同意這一點。
另外一群參與者則沒有收到實驗人員的退錢要求。接著,所有參與者接受匿名調查,說明他們喜歡這位實驗人員的程度。
富蘭克林的策略聽來非常不合邏輯,但他的策略是否支持這項實驗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傑柯爾及蘭迪發現,被要求幫忙的那群人給實驗人員打的「好感」分數,高於沒有被要求退錢的那一群人。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從其他研究中知道,人們會有強烈動機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以便與行為一致。
當富蘭克林的對手發現自己在幫一個他不喜歡的人時,他可能會告訴自己:「為什麼我要大費周章地幫這個我根本不喜歡的傢伙?嗯!或許富蘭克林也沒那麼糟吧,仔細想想,他好像還有一些不錯的特質……。」
富蘭克林的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比方說,我們通常需要同事、鄰居的幫忙,但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特別喜歡我們,導致我們不敢開口要求他們幫忙,擔心他們會因此更不喜歡我們。
所以,大多數的人不會開口請別人幫忙,事情能拖就拖,最後反而耽誤了任務的進行,甚至使專案結不了案。
這個研究清楚地讓我們知道,這種擔心跟遲疑是沒有根據,也是不必要的。也許請那些令你討厭的朋友和同事幫忙,必須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但是只要想想,如果目前並沒有因為跟這些人溝通或不溝通而失去什麼,那麼,最糟的情況也不過回到原點而已。試試看吧!真的不會有什麼損失的。@(本文完)
摘 自 《就是要說服你-50個讓顧客乖乖聽話的科學方法》高寶國際有限公司(//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