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人生:欲蓋彌彰
從前有位神父在安息日沒事可做,覺得很無聊,心想去打高爾夫球,可是這樣做將違反教規。後來他自我安慰說:安息日上帝也在休息,應該不會知道,於是拿著球具上球場過癮。不巧被天使看到了,跑去見上帝並要求上帝懲罰他。得到上帝允諾後,天使回到球場看神父受到甚麼懲罰。
這一天,神父在球場上表現有如神助,杆杆進洞。他覺得很不可思議,又連續打了兩場,依然是超水準的演出,好不興奮的回家去。此情此景,天使看了覺得很不是滋味,便質問上帝說:「我的天父,您不是要懲罰神父嗎?」上帝回應說:「我不是懲罰他了嗎?你想想,一個人有如此傑出的成就,卻不能告訴任何人,這不是最大的懲罰嗎?」
這個故事說明:人們內心深處往往隱藏顯示心理,然而,顯示心理的背後卻是自卑感作祟。因為自覺卑微,就會喜歡向別人顯示優越的一面。俗話說自卑與自傲(自我炫耀)是一體的兩面,其中關鍵性的心理防衛機制則是反向作用。
所謂反向作用就是一個人外在的表現與他的內心的想法,往往呈相反的方向,窮人裝闊,打腫臉充胖子是典型的例子。
不久之前,新聞報導:卡奴穿著名牌衣服,帶著名牌包包,在電視上大聲哭訴,信用卡利息太高,害他們背上幾百萬的債務。許多人批評說:這些人不懂得理財,落得如此下場。其實這是窮人裝闊的的心理作用。
時光回到三十年前,當時若出門以車代步,便表示他家財萬貫。因此就有許多人家無恆產、身居陋巷,卻非得舉債買部車子來炫耀一番,這就是「打腫臉充胖子」的樣版。
反向作用會表現在生活的各種面向,例如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會在服裝或頭髮上搞怪;不識字的人,口袋上經常會插上好多隻筆;自卑的人往往講話特別大聲,動作也很誇大。
當一個人內心恐懼的時候,外表往往會故做鎮定狀。想想:深夜裡獨自走在兩旁是墓園的馬路上,心中難免有鬼,此時許多人會吹口哨或唱歌壯膽,目的是告訴鬼魂說:「喂!我不怕你耶!」此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人邊走邊向後看,瞧瞧魔鬼有沒有跟過來!
一個丈夫在外面金屋藏嬌,為了避免太太起疑或彌補自己的內疚,在東窗事發之前,通常會有「反常」的舉止,比如對太太特別體貼溫柔、唯命是從。
中國有句金玉良言──禮多必詐。假使某人無緣無故對你特別有禮,就要有所警覺,他若不是有求於你,就可能捅你一個大婁子。「禮多」,使你不好意思拒絕,「必詐」就是肯定會有後患。
有一個農夫得到一筆意外之財,算了算,足足有三百兩,對他而言,這可是一筆可觀的財富,高興之餘,他開始煩惱了:到底這些錢該藏在哪裡呢?仔細思量許久,他終於決定趁著黑夜把錢埋在田裡。埋好之後又擔心被人發現取走,就立了一個牌子,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原本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弄得人盡皆知。
有一首歌曲「我的心裡沒有他」,歌詞中反覆強調: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好笑的是,如果心裡沒有他,怎會一再提起?又何必多做強調?真是愈描愈黑、欲蓋彌彰。
反向作用的防衛機制,在殘障兒童家庭也可能表現十分強烈。殘障兒童一生無法獨立生活,父母受到長期累贅牽絆,往往會有「恨之欲其死」的念頭。奈何,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哪有父母恨自己的子女呢?所以反向表現出殉道行為,為子女犧牲奉獻,縱使蕩盡家財在所不惜。
上述的例子說明:一般人面對卑鄙齷齪的內心,往往慣用反向作用的機制,欺人自欺。其實這是相當不智的作法。事實上,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有不足:害怕、恐懼、貪婪、怨恨、自卑、懊喪、悔恨等等不一而足。面對這些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勇敢承擔、真誠面對、努力改善。
轉念一想:既使再差勁的人也會有他的優點,俗語說:「笨笨的馬也會有一招後腳踢」。有位年輕人聽聞村中有個阿婆非常樂觀,於是挑戰她說:「人人說您很樂觀,我請問您,那個無惡不作的撒旦,難道他還有甚麼優點?」阿婆想了一想說:「有啊!撒旦至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他永遠忠於職守。」
一個無惡不作的撒旦都有他的優點,任何人也有他的長處。追求美好人生,應該是一面努力發揮所長,一面遷善改過。如果只是一味運用反向作用的機制來文過飾非,其結果不僅欲蓋彌彰,也失去自我反省的機會,認錯改過更不可能,當然人性也無從向上提升。@*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