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不曾仰望夜空,凝視月亮了呢?觀月的心情,猶如文人聽雨的思緒一般,每一個階段,各有不同的況味,而皓月高懸,像是在對人娓娓的細訴、殷殷的叮嚀……
小時候,在百無聊賴的晚上,月亮是最忠實的玩伴。大部份的孩子都有過的困惑是:「月亮怎麼老是跟著我走?」然後,遊戲開始,不論往東或者向西,它總是亦步亦趨,一路相隨,像影子似的,難以捉摸,卻又饒富興味。中秋夜,眾星拱月的時刻,更是讓孩子們忙得不可開交,一面要施放煙火、點燃仙女棒;另一面要仔細尋找月宮裏嫦娥與吳剛的蹤影。象徵神秘、帶來快樂的月亮,為童年增添了許多姿彩。
青、壯年時期的月亮,最是充滿憂愁、浪漫的詩情畫意。月下,思情人、念鄉關、憶故友、遣悲懷,造就了無數令人動容的篇章。於是,我們的情意能夠在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歎息中得到抒發與寬慰;「低頭步月,舉頭見故鄉。月明星稀,阿瞞的情懷依稀,海客滿座盡是南飛的烏鵲….」是詩人余光中中秋夜的告白,滿載多少遊子的心聲,唱出悠揚、深遠的曲調。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影,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的李白,以豁達的氣度、瀟灑的酒杯,澆滅了我們心頭的鬱結與塊壘,人世的無奈、辛酸,彷彿變得更容易接受與承擔。還有,杜甫、拜倫、莎士比亞、華茲華斯……他們對月的當下,或歌詠、或感嘆的作品,無不成為艱難世道中,最好的床頭詩卷,陪伴我們人間的旅行。
老年對月,已無童稚隙中窺月之趣,也乏中年庭中望月之情。此際,台上玩月,眼界開闊,更能深得其精髓。唐朝龍牙禪師有云:「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心似天上明月,分外清朗皎潔,因此能照見天地萬象,自得自在。明代憨山大師在詩中道:「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眼前所展現的矇眛與混濁,都是我們心的污染對映出來的,唯有找回清淨之心,還萬物本來面目,才能有緣深得自然、宇宙之奧妙。
王維的月或者胡適的月;濟慈的月或者紀伯倫的月;北京的月或者台北的月;羅馬的月或者紐約的月;漢唐的月或者今日的月;弦月或者滿月;凡人的月或者修行者的月……,「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明月如佛性,千江則如眾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無所不在;就如明月照江水,無所不映。這一番智慧,或許正是明月要給世人的現身說法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