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華盛頓報導)中國環保人士馬軍獲得被稱為亞洲諾貝爾獎的「馬格賽賽」獎。他得知獲獎後對美國之音記者說,未來20年是中國環保面臨最嚴重挑戰的時期,其中一個關鍵領域是信息透明化。馬軍主持中國公眾和環境研究中心的網站曝光了數以萬計的污染企業。
「利用技術和信息的力量,關注中國的水危機,並以務實和多部門協作努力的方式,確保中國的環境和社會可以享受到可持續性發展的好處」。這是馬格賽賽獎董事會對馬軍的評價。
事關子孫後代
馬軍在得知獲獎後表示要繼續為中國環保努力,保留自然和文化遺產。馬軍說:「未來20年,中國將繼續面臨環境保護的嚴峻挑戰,我們這樣一個機構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工作,使更多的利益方能夠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希望能夠在未來20年中,通過這些努力,能夠保證這一代中國人,有一個最起碼的健康環境標準,也能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保留下彌足珍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曝光萬家污染企業
馬軍主持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總部設在北京,該中心的網站啟動了中國的水污染地圖,這是第一次公開公佈中國水污染信息的數據庫。通過數字地圖,通過點擊一個按鈕,人們可以調查遍佈全國的具體河流和湖泊水質,監測污染排放,並找出哪些企業污染排放超過法定水平。據馬軍介紹,這個數據庫已經公佈了三萬六千多個公司的名單。
2007年,馬軍把他的工作擴大到空氣污染領域,並在2007年啟動了中國空氣污染地圖。向公眾提供空氣質量數據。一萬多個違反了排放標準公司被點名。和水污染數據庫的地圖一起,馬軍的非政府組織大大提高了中國民眾對環境污染的公眾意識。
喚起公眾參與環保
馬軍說,廣泛的公眾參與需要充分的信息公開。他的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到這個方向上。馬軍說:「其實很多很多環保組織都在從事環境保護的工作。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個部份。我們從建立這個機構開始,就是通過廣泛的公眾參與,來促進解決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公眾參與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充分的信息公開。所以我們覺得,在這個方向上,雖然中國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同時還存在著不少的差距。所以我們工作的重心就是在環保信息公開這個方向上。」
和馬軍同時獲獎的另一位中國環保活動人士是於曉剛,他主要研究中國大型水壩和水利工程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牆裡開花牆外香
被稱為亞洲諾貝爾獎的馬格賽賽獎,是以已故菲律賓總統的名字命名的。該獎共設五項獎,每年頒發一次,分別授予在亞洲的政府服務、公共服務、社區領袖、國際諒解以及新聞、文學和創造性交流藝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機構。
馬格賽賽獎最近幾年曾經多次頒獎給中國公民,其中有的不乏爭議,如頒獎給揭露中國非典流行而被稱為亞洲英雄的蔣彥永醫生;中國愛滋病活動高耀潔;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等。有的獲獎者甚至是牆裡開花牆外香,雖然在國際上得獎,但中國政府拒絕讓他們出國領獎,有的甚至至今仍被關在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