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9日電)「我不知道這樣做會造成多大的變化,但應該會有些小漣漪,從病患身上的變化,也讓我確信自己推動的事是對的、有意義的」。斗六信安醫院職能治療室主任張馨之結合精神治療與表演藝術,在多家精神科醫院推動「一人一故事劇場」,要幫助更多人。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結合戲劇表演的精神治療,台上的演員有精神病患,也有一般的社工,表演方式是由台下觀眾提供自身的經驗與故事,台上的演員當場聆聽故事後,必須靠著彼此的默契,馬上把故事如實演出。
張馨之說,許多精神病患因為症狀影響,導致人際互動減少,表達技巧退化,退縮在自己的世界中。透過表演訓練,病患不再是病患,他們轉化成演員,甚至表演出正常人的角色。
不僅患者提高對自我的接納與肯定,她說,透過與劇場觀眾的互動、與同伴合作演出,原本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病患,開始與外界有溝通交流,社會對精神病患的觀感開始改變。很多病患家屬看到家人在台上的表現,既訝異又感動。
大學時念的是職能治療系,張馨之因參與手語社等社團,開始接觸舞台表演。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要帶領社團學妹表演受虐小孩的角色,不管張馨之怎麼解說,學妹一直難以體會受虐兒的感受,但同組的學弟在旁幫腔,愈講愈融入劇情。
事後,張馨之問起,學弟才坦承自己從小就是受虐兒。她說,「我本來以為的戲劇,其實是人生,這個人生在舞台中重新被塑造,重新被演出,戲劇和人生是可以被連結的」。
要把藝術表演與精神治療這兩個不相干的領域結合在一起,張馨之扮演的是穿針引線的角色。她要讓藝術表演者、劇場演員了解臨床工作與精神治療領域,另一方面也要訓練精神病患如何運用肢體、口語表達。
今年上半年,她在南投、台中、花蓮等地5家醫療院所展開訓練計畫,雖然青輔會青年壯遊計畫有補助3萬元費用,不過,補助只夠車馬費。張馨之到各地推訓練計畫,都是利用自己的事假。她笑說,還好信安醫院院長體諒,容許她老是請假上「半班」。
這段期間,張馨之的父親也隨行幫忙拍攝記錄,並在部落格上記錄這段期間的觀察心得。他說,女兒很傻,但的確有效幫助了參與活動的多數個案,也同時影響參與的醫療與社輔從業人員,女兒「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讓他相當動容。
張馨之現在正在上垂降、攀岩等課程,明年想把「冒險治療」體驗的部分帶進醫院。她說,以垂降活動來說,參與者必須要肯定自己辦得到,同時相信自己的夥伴能保障自己的安全,這摻雜對生命的掌握與對別人的信賴。台灣已經有人把這套課程運用在無法適應學校體制的中輟生,至於精神患者能否適用,還需要再評估,她希望「冒險治療」領域在台灣能慢慢被看見。980829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www.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