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運風光在前 聽奧有輸不得壓力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25日電)今年台灣體壇兩大盛事–世運與聽奧,分別由南北兩直轄市舉辦。面對高雄市7月世運風光落幕的對照,台北市長郝龍斌領導的市府團隊辦理9月聽奧,勢將面臨空前壓力。
臺北聽奧與高雄世運雖然都是代表中華民國,在國際體壇宣揚台灣知名度,但對內卻也是「城市競爭」的殘酷對決,北高兩直轄市今年3月間就為兩大運動賽會中央補助款項多少的議題,隔空交火。
相較自1981年開始舉辦的世界運動會,聽障奧運是奧林匹克家族之一,更是緣起於1924年的國際無聲運動會 (International Silent Games),是一個歷史悠久兼具人文精神的運動賽事,也是最早舉辦的身心障礙運動會。
今年在台北舉辦的第21屆聽障奧運,有101個國家參與,選手、隊職員、家屬近7000人來台,是台灣有史以來舉辦過最高層級的國際運動賽事,項目內容也多半是亞運及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單就運動賽會的級別與意涵上,聽奧絕不在世運之下。
但根據聽障奧運基金會資料,94至97年間,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補助聽奧的正式預算共計只有新台幣6000多萬元,還不及高雄世運同時期補助6.8億的零頭;今年體委會補助世運8.4億元,補助聽奧3000萬,單是帳面數字差距之大就可明顯立見。
經費多寡影響所及自然就是場館硬體。臺北聽奧20項賽程沒有新建場館,包括主場館在內的台北體育場,舉辦籃球、羽球。俗稱「紅館」的台北體育館也是採就地翻新整建;再以舉辦手球的成功高中體育館為例,則是加裝楓木地板與地墊,以符合手球競賽場地的國際標準。
沒錢拼硬體,台北市政府將賽事活動訴求「無聲的力量」,希望傳達台北這個城市的熱情與友善,但根據北市府內部的調查,台北市民對聽奧感興趣者,不到4成,缺少民眾參與感的運動會,注定難以帶動風潮,這是北市面臨的第一項隱憂。
其次,明年直轄市選舉重要性更甚往年,高雄市長陳菊風光辦完世運後支持度明顯攀升,反觀郝龍斌,去年底開始接連陷入貓纜、內捷等重大公共建設出問題的泥沼。如何炒熱聽奧、爭取正面評價,在高雄世運後,郝團隊有輸不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