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雙版納的森林中,依山傍水的壩子邊,坐落著一個個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樹、芒果樹、棕櫚樹,還有香蕉林、灌木叢,以及那些挺拔的竹林,一幢幢造型古樸別緻的傣家竹樓,若隱若現在綠海碧波中,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裡,好一幅優美的民族風情畫。
竹樓是傣族的傳統民居,西雙版納盛產竹子,大龍竹、金竹、鳳尾竹、毛竹多達數十種,而且氣候濕熱,傣族人因地制宜,利用竹子,修建竹柱、竹梁、竹檁、竹椽、竹門、竹牆,且留有高腳欄干,分上下兩層,故稱竹樓。
傣家民間傳說竹樓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帕雅桑目底目睹族人的居室無法遮風擋雨,便苦苦思索建蓋居室的式樣,曾嚐試建築綠葉平頂屋和狗頭窩棚,仍不能達到目的。天神感於他的誠心,便變成一隻鳳凰冒著雷雨飛到他的面前,低頭垂尾,兩翅微張,雙腳立地,做出慾飛不飛之姿。帕雅桑目底受到啟示,便修建成四面坡式的高腳竹樓。
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元代李京在《雲南志略》中說:「金齒百夷……風土下濕上熱,多起竹樓,居瀕江,一日十浴。」即指以兩層竹樓為居室,即可下避潮濕,上避炎熱,因竹樓多臨江而建,還可一日十浴。
竹樓是一種「干欄」式的建築,外形象一只開屏的金孔雀,以金雞獨立之姿立於翠竹綠林之中,又像一頂巨大的帳逢。粗竹用來建築房屋的柱子、梁和屋架結構,圍牆則用竹片編織,將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成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蓋在屋頂上。
竹樓裡最神聖的柱子是被稱為「墜落之柱」的頂梁大柱,據說可以庇護竹樓免於災禍,這裡是不能隨意倚靠或堆放東西的。竹樓內中間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而側面的矮柱子則代表著女性。屋頂呈「人」字型,因地處熱帶。降雨量大,這種屋頂易於排水。
竹樓一般呈四方形,分為兩層,下層高約七、八尺,是儲放雜物和飼養家畜的地方,樓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建有樓梯供人上下。樓上由竹圍子或木板將樓房分成兩半,內側是家人就寢的臥室,地上舖著竹蓆;樓梯進門比較開闊的地方是堂屋,在正中央舖著大的竹蓆,並設有火塘,是主人的待客之處和燒火做飯的地方。無論是堂屋還是臥室,內置傢俱十分簡潔。
門外有一走廊,一邊是樓梯,另一邊是露天的陽台,放著傣家人的打水用的竹筒、水罐等,供家人洗漱沖涼。因為傣家人在進屋之前,必須將污穢清洗乾淨。陽台也是傣家女子作針線活的地方。竹樓內四面通風,且可防潮,夏天涼爽,冬天暖和,是熱帶地區的理想居處。
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種植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等,使竹樓掩映在一片蔥綠之中,充滿詩情畫意。
官家和大戶人家的主樓高大寬敞,屋頂帶三角錐狀,由建在石墩上的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撐,橫樑上刻有花紋,樓上臥室間數較多。而尋常百姓人家的主樓則相對狹小,屋頂有茅草舖就,支柱不能建在石墩上。
傣家竹樓不僅建築美觀,結構合理而堅固,掩映在翠竹叢之中,遠望影影綽綽,似隱似現,近看則整齊有序,小巧別緻,別有民族風情,幢幢精美的竹樓組成斑斕多姿的傣族村寨,偶有三兩個穿著長長的筒裙、擔著籮筐的傣族姑娘在竹樓間中穿行,一片翠綠中閃動著那紅、黃、綠、藍的長裙,使整個畫面活動起來,隨著天地間的長風流水,與自然融為一體。@*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